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里面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是"白洋淀"水上漂。今天我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白洋淀"是一種非牛頓流體。將玉米淀粉和水按體積比2:1配成混合溶液倒在池子里,如果只是靜靜的站在上面,則會很快沉下去,但如果以很快的速度跑內容易上就不會下沉。在實驗中主持人把大家分成兩隊,藍隊穿藍T恤、紅隊穿紅T恤,每隊,有四個小朋友,兩個大人。開始,每個隊先派出一名小朋友出場、后面幾場派的是大人。我發現每隊的人只要不快速奔跑,馬上就會陷下去。只要一直在飛快奔跑,就不會陷下去了。我發現,只要是非牛頓流體都有一種特點是"吃軟不吃硬"意思就是,你越是給他來硬硬,他就越硬;你越是輕輕的揉捏,它就越軟。造成這種奇特性質的原因在于流體內部那些組成微粒,當有巨大力量作用時,流體中的局部微粒擠壓在一起并互相吸引,這些微粒團結起來一起抵抗外力,于是留起就突然變"硬"了,如果外力消失,微粒就會散開,流體就會變回原來軟軟的樣子。這也是就是非牛頓流體的剪切增稠原理。
第二個實驗是"無殼蛋生雞"。讓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在實驗中,"無殼蛋生雞"是把已經孵化了兩天的雞蛋,再打入保鮮膜中。在另一個燒杯里,已經加入好了抑菌水,把打好的蛋黃連同保鮮膜一起放到燒杯里,燒杯的側面還要用打火機打一個直徑一厘米的洞,再塞上棉花。蛋黃不要挨著水,把保鮮膜一圈拉平,用橡皮筋勒緊,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蓋上蓋子,把"無殼蛋生雞"的試驗箱里的溫度調節好,"無殼蛋生雞"的溫度需要在37度5到38度之內,高一點低一點都不行。調好溫度后將"無殼蛋生雞"的燒杯放進去,放進去后只要等待21天就行了。21天后小雞就孵化出來了。
這次看開學第一課里面的這兩個試驗讓我了解了很多不懂的東西,我懂得了:做任何實驗,從來沒有一次成功需要反復嘗試,反復去做,最后才能取得成功。我們的學習也一樣,需要反復去做、反復去嘗試、去復習,才會取得成功。這一次,我的收獲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