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序
2017年的5月同往年比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對于我卻是繁忙的5月。這個月以五一小長假開始,以端午小長假結束。第一個周末小長假,北京的內弟來蘇,第一天老街園林,第二天陽澄湖野餐和購物,第三天南潯古鎮。第二個周末,參加了一場演講比賽,接待了一個表親,去了一趟市立醫院,去地鐵站時偶遇了一個隱在姑蘇城鬧市中的寺廟(定慧寺)。第三個周末,宿遷3個小朋友的滿月和1個小朋友周歲,決定回一趟宿遷,路過盱眙吃了一頓小龍蝦,路過泗洪陪小石頭看了一場電影(摔跤吧爸爸),回宿遷喝了一場大酒,回來路過雙溝看了一次洪澤湖。第四個周末,參加了老婆單位的活動和我單位的重走創業路活動,去了安吉,逛了大竹海。折騰5月。
5月尾巴上的這個小長假,本來打算回宿遷,最后想想還是不折騰了,歇歇吧。計劃:第一天去靈巖山轉轉,第二天去無錫和張家港的鳳凰山,第三天在家安心過節。
1.靈山與靈寺
靈巖山位于蘇州木瀆鎮,海拔182米。山不在高,有寺則靈。山頂有寺靈巖山寺,寺中塔靈巖塔,塔前有石靈芝石,為山名的由來。
早聞靈巖山寺大名,屬凈土宗道場。靈巖山寺20多年來堅持只收1元門票,是該寺前方丈明學法師定的規距,本來可以不收錢的,收1元門票據說是為了統計人數方便。明學法師一生節儉,令人敬仰,可惜于2016年12月2日圓寂,當時曾刷了蘇州的朋友圈,引無數人追思。
2.上山步道
我們上午11點多到達山下,山腳下有一個小停車場,停滿了車。等了十來分鐘等到一個空位,泊車進山。
剛進景區大門,是一處蘇式建筑院落,座落在山腳下,臨著一個池塘,典型的蘇州園林風格:山與水、白墻與黛瓦。過了幾座小房子,是一處開闊的平地,步行幾分鐘即到達山門。穿過山門,就是綠樹成蔭的上山步道。
11:10,進了山門,沿步道而上。上山步道有兩種,一種石臺階,一種小青磚路。小青磚步道比較有特色,步道兩邊用石頭收邊,中間用小青磚斜鋪而成,整個步道是一個坡路,錯落的青磚又有防滑效果。步道兩旁或為樹林,或為竹林。步道沿途有幾座亭子,分別是繼廬亭、迎笑亭、落紅亭,即方便了行人休息,也讓步道不至于顯得單調。
越往上走,路兩旁怪石越多,有著各種各樣的形狀。有一處大石頭,被雨水長年沖刷形成了光滑的斜坡,小石頭爬上去玩不肯下來。又遇一處石頭,神似一只烏龜。
3.路遇朋友
走至半山腰的時候,小石頭耍賴,不肯走了。我們走走停停,一邊催,一邊等,一邊催。這時遇到一家游客,帶個小女孩,小女孩沿著路牙子石頭走,我問小石頭要不要上去,他來了精神,上去跟小姑娘兩人賽跑起來,我們在后面追個不停。聊天中得知,他們來自上海,小姑娘今年幼兒園小班。兩個小孩玩的開心,一路在前面帶路,我們一路小跑跟到寺前。
4.虔誠的信眾
靈巖山寺香火旺盛,拒說初一、十五進香的人特別多。雖然不是初一,路上仍然看到了很多虔誠的善男信女,采用三步一拜的方式上山。有一個家庭,一家四口,包括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三步一拜上山。這是我在其他寺廟所不曾見到的,靈巖山特意鋪的青磚小道應該也是為了方便信眾跪拜。
5.進寺
11:50到達寺門。門右邊是購票處,售票的是一個僧人,在里面寫大字,應該是抄寫經書。我花3元錢購了3張票,小石頭有差不多1米3了,應該也要購票了。檢票的也是一位僧人,收了票直接放在了箱子里,也沒有認真的查人數,進寺的人都很自覺。
寺內的布局較簡單,規格是傳統的布局。寺門即天王殿,常規的彌勒佛、韋陀和四大天王的114組合。穿過天王殿是一處方形院落,對面是大雄寶殿。殿前是香爐,院內有一個池塘,塘中央是一個小橋,正對大雄寶殿,連接天王殿。池塘中有很多金魚和烏龜,烏龜品種不一,以紅眼的巴西龜居多,應是佛教的信徒放生的。
殿前左右兩旁各有一個門洞,穿過東側門洞的院內是靈巖塔,始建于梁代,是靈巖山的標志建筑。我們沒有進去。
6.山頂花園
我們去了西側,門口題吳中勝跡,穿過門洞是一處花園。園內有一些春秋時期吳國的遺跡。有兩口古井,吳王井和智積井,井口很大,直徑約有兩米,井邊用鐵欄攔了起來,井沿用石頭筑成,井水翠綠,深不見底。有一處大池,叫玩花池。園內古木蔽日,假山石階遍布,北側有一個亭子。我們進去休息,兩個小孩跑來跑去閑不住。
7.吳王姑蘇臺
12:30左右出寺下山。
之前愛人讀書,曾讀到姑蘇臺,一起探討姑蘇臺在哪里。姑蘇臺始建于吳王闔閭,后經夫差續建歷時五年乃成,歷史上是一座豪華的宮殿,以供吳王夫差奢靡,娛樂。昨日網上查閱,得知姑蘇在靈巖山,我上山時便一路尋找,竟未找到。下山的時侯在山腳下看到一處路標,標記通住姑蘇臺,爬上去發現是一座復建的樓臺。真正的姑蘇臺作為傳說,看來只能在歷史的典籍里去尋找了。
下午1:10出景區, 總共用了兩個小時。整個山不高,離市區也不遠,適合周末休閑踏青。
因為之前功課不足,一是沒有去看靈巖塔,二是沒有去山頂(山頂還在靈巖山寺上面,走過去十分鐘左右的路程),憾事。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