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詩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過,老是生理,成熟是心理,‘衰’指的是精神層面的頹廢,‘老’是指的是身體上的衰敗。有些人‘未老先衰’,實質上是在精神往下墜,往下墮落,是由內而外的腐壞和退化。
我最崇拜的名人之一,就是摩西奶奶,她算大器晚成的代表者,76歲才開始繪畫,80歲舉辦個展,100歲以后,還在畫畫。在2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她共創作了1600幅作品。她說,“任何人都可以作畫,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作畫。”
與摩西奶奶相比而言,在大學的我們很多90后卻未老先衰了。
馬云說:“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當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險,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游,干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二十幾歲,原本應該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年紀,是一個讓無數人羨慕的年齡,可是,卻活成了別人厭惡的生活。
二十幾歲,多好的年級,卻除了以自己迷茫當借口,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之外,活生生把自己的青春活成了老年人的狀態。迷茫是每個人青春期都會遇到的情況,但迷茫并不是你用來混吃等死的擋箭牌,一個人除了呼吸,連思想夢想都沒有,每天渾渾噩噩花著父母的錢,卻過著老年人本該過的生活。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除了安于現狀,毫無想法,每天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計劃,沒有自己未來的規劃,有的只是得過且過的每一天。
大學四年的課那一節是真正認真聽過的,沒有拿手機就覺得丟掉全世界了,寧愿不拿書也不愿意不拿手機,一節課沒有手機,就覺得自己被世界遺忘了。除了追劇追到深夜,打游戲打到半夜,好像生來就無事可干。
更有甚者,不顧父母的死活,穿衣要穿名牌,吃飯要去高大上的飯店,唯恐去吃平常飯不符合你身份,這讓我想起父母尚在茍且,而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的良心就不會痛嗎?你就不會心疼心疼你的父母嗎?
我認識的一個學姐,她每次出門都要背各種不同的好看包包,而且一天一個一點也不重樣,美其名曰生活要有儀式感,每次出門都要去吃那種特別貴的飯,美其名曰要對自己好一點,買衣服要買名牌,不是名牌的都穿不出去,不知道這位學姐是有多重要的身份,要如此這般。
原以為她家境殷實,這樣過不過是父母寵愛,直到有一次學姐的母親來找學姐時,我才發現,原來,學姐的母親在建筑隊干活,她那干澀的嘴唇與學姐名牌口紅鮮紅色嘴唇,在太陽的照耀下,形成鮮明對比,學姐怕我們發現,跟我們說這是她的遠方親戚,結果,學姐母親的一句,媽給你帶來了些跟你爸給你攢的吃的,怕你在學校吃不飽的話。
學姐賭氣的跑出去了,留下茫然的阿姨站在那兒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
90后的我們,有些人還很年輕,但已未老先衰,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朝氣。除了在校攀比各種名牌衣服,把會玩游戲當做資本,其他的仿佛都跟自己無關,你問什么游戲,都回答的很快,當你問你以后的夢想是什么,想去做什么,大部分人都是一臉懵逼。
接受過這么多年教育的我們,本該有著自己的思想,有著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人生的方向,你可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至少該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吧!你可以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至少該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吧!
90后的我們,有沒有在深夜,哪怕睡前的一秒鐘有沒有想過自己該過怎樣的人生,自己的初心還在嗎?自己的夢想還在嗎?自己的斗志還在嗎?你來大學是為了什么?自己什么時候行動,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90后的我們,有些人還很年輕,但已未老先衰,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朝氣,這是最可怕的一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