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有些凌亂,因為寫了好多年.......
止損
? 需要調整面對棘手問題時的策略,今年有兩個事情的處理占用了太多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在一個地方密集的投入時間,并沒有想象中好的投入;注意止損 當投入的精力非常多的時候,收益非常小 這時候就要注意止損了 停止投入,獲得當前情況下的最好收益
一個重要的能力培養:培養自己"舍棄"的能力,知道什么不需要做,不值得做;學會迂回策略,暗渡陳倉;
和止損相關的是"小巷思維"
“小巷思維”
? ?是形容不計代價的達到一個目的,也叫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墻不回頭.也叫"胡同思維",形容一個人容易把自己的思維定在一個狹窄的空間里,然后形成思維定式,固執往前走.更學術的叫法,"沉沒成本",是指人們在為了某個決定付出了一定代價后,會做出有利于實現最初那個決定的第二個決定,第三個決定...為的是避免之前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但其實之前的任何決定都是不可收回的沉沒成本,面臨抉擇應該考慮當下的各種因素,而不是過去你曾做過什么決定.
奧卡姆剃刀原則
奧卡姆剃刀原則就是一個ROI衡量下的最佳實踐,大刀闊斧的做減法
Easy Way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使用Hard Way去做,可以想一下有沒有簡單的方法,輕松的方法.這不是說要走捷徑而是要選擇更有效率,更合算的投入方式.不是苦大仇深做努力狀就以得到"我已經盡力"的寬恕了,輕松且有回報的方式也是可以存在的,也是應該存在的,并不沖突.
深入一個領域一定要讀這個領域最經典的著作,但是在入門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輕松的入門方式,否則可能一開始就被自己設立的巨大的難度和陡峭的學習曲線難住,百科,文庫,博客這些反而可能是一些更合適的入門資料;當你掌握了一種知識的時候,誰又會在意或者能夠識別你是通過什么途徑學會的呢?
差異化
同質化必然帶來巨大的競爭,差異化實際上是一種競爭力;老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一個領域已經進入了太多的人,想做到頂尖就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而在一個新的領域,要求就會低一些,而且有足夠的時間讓你成為這個領域的牛人,等這個領域成熟的時候,你已經建立起來足夠的門檻了;
有效思維
不是表面上投入精力了就ok了,而是要評價投入精力的效果;做努力狀,或者真的努力了,但是沒有效果,那么也僅僅是有苦勞而已;公司不會因為你的苦勞付薪水,而是功勞.
面試思維
如果我去面試,現在我需要惡補哪些知識?
找到一個這方面的專家,看看他如果面試一個人會問什么問題?
項目思維
像做項目一樣去分解一個復雜的事情,遇到的問題在個人身上往往被定義為拖延癥,實際上是不了解要做的事情也不了解自己.
我們在做項目實施的時候,會把重要的事情重點關注,分配最佳的資源,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做風險控制.
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把每一個事情再次做分解,分解到毫無懸念就可以完成的程度,什么是毫無懸念?就是清晰定義出了事情的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產出是什么,如何評估產出.
分解力
當面臨一個復雜的事情的時候,用做項目的方式來解決,目標分解,WBS分解為活動.項目管理對時間,資源,風險的控制完全可以用來解決其它的問題.
為什么要增加問題:分解了嗎??事實證明在沒有進行分解的時候,即使目標再清晰,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出現茫然和情緒上的失落,所以,所有要做的事情都進行可執行,可操作的任務分解.這樣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必再糾結:這個東西是不是符合我的長遠規劃,只需要全力投入去做就可以了.前面幾個月遇到的問題基本上都是這樣,做什么的時候都會糾結這個,如果事先做好這個判斷就沒有必要糾結了.保持輕裝上陣,沒有心理壓力.
分解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降低難度,面對一個1000頁的書,讀起來壓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一開始就做好規劃,確定哪些內容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時間閱讀就不會有那么大的壓力了.
不進行分解的目標實現,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進行量化和驗收.比如網絡部分的知識,怎么學里面有好幾件事情要做,先做哪個?有些包含的內容相當多,用多長時間去完成?這些都很難去衡量,是否真的學了?是否浪費時間了?輸出的東西落實到每一個分解的任務里面,變成一個可執行的可驗收的東西.
一個規劃如果不具體,最終的實現容易無處著力,效果非常差.所以,一定要在計劃之后,問自己要完成這個目標,我要完成哪些具體的事情?
目標制定的原則
→需要調整給自己建立一個可觸及,可實現,不斷有正面反饋的目標.定一個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目標是一種自殘行為,憑空增加了很多壓力和恐慌,甚至一步都邁不出去
→不要想著后面再整理,后面再說,這樣會給預支后面的時間,并且腦子里面總想著,而且沒有那種掌握了一種知識的愉悅感,及時的梳理記錄,克服拖延癥
→不要停止進步,不要讓自己過久的被消極情緒影響,給自己一個簡單的開始,慢慢展開
→?知識學習的目標性,力量被分散,學到的東西用不到能力就會逐漸退化;知識能夠集中形成競爭優勢
→?用管理項目的方式來管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苛求自己
沒有目標的船無論行駛多久,無論到了哪里都不是終點;看血腥的盛唐里面有一句話,沒有方向的船,遇到的風都是逆風;其實這個階段真的是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目標不明確,做什么都不確定,都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好;
力量集中原則
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力量相對集中在一個事情的時候才能夠做出來比別人要精彩的結果;貪多,注意力分散只會稀釋你的注意力,在不斷切換的過程中,切換本身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最終的結果就是看哪個方向別人都已經走了很遠;學習技術要有挖寶的心,一旦確定下面有寶,就全力挖,而不是到處挖坑;
你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專家?你所處的環境需要什么樣的專家?
輸出思維
我們被灌輸的思維方式就是好好學習,沒事的時候就學習,多看書;全都是在強調輸入沒有提輸出,不思考輸出就缺少了一個價值觀判斷的過程;就拿閱讀來說除了休閑性質的閱讀之外(休閑閱讀追求的就是閱讀快感),其它的閱讀是需要問一下輸出的:我現在要讀一本關于PPT的書,我的輸出是什么?是可以做一個漂亮的PPT還是可以可以寫一個關于PPT制作的教程,或者可以在團隊內做一些分享?
再一個例子:我為什么要背單詞,我的輸出是什么是為了讀懂一本外文技術書還是為了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是為了考試?還是僅僅為了背單詞而背單詞?
通過這樣的提問甚至都能幫我們判斷當前是否使用了效果最好的學習方式,顯然閱讀一本技術書增強單詞量的方法不是背單詞 : )
知識輸出?知識在小圈子共享提高知名度 鞏固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
替換思維
對于壞習慣的糾正我們往往采用禁欲主義的苦行方法,效果往往不好,比如有人強迫癥去刷微博,刷開心網,改不了
為什么要從"改掉"的思路去強迫自己呢?怎么可能改掉呢?
替換思維 就相當平滑得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用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東西去替換當前的吸引你的;
你會發現當初刷開心網的人現在都不怎么登陸開心網,都在玩微博了,原因很簡單微博更好玩;
為什么我不刷微博上癮?因為我覺得追求技術然后有一個高收入回報這個游戲更有意思
重述和提問
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話說清,那么你就沒有真正理解
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話總結,那么你就沒有理解透徹
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你要么沒有用心,要么沒有理解
輕思維
腦子里面不記住太多的東西,而用來思考重要的東西 讓熱數據靠近CPU
想到的事情馬上記錄下來,腦子里面不記錄這些事情,通過筆記 博客 等方式來記錄
現在無比悲傷的發現,我們的記憶力越來越不靠譜,即使你在一段時間內能記住
依然不要相信記憶力,現在對網絡方面的知識也僅限于記得自己曾經做過一個文檔而已,所以首先要記錄下來,方便以后以一個比較低的門檻進入;另外就是需要把知識內化,系統化,就是有自己的觀點,把新知識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或者處理復雜的事情,一定要用有趣的方式;這是2014年學習算法期間最大的心得體會
理解自己
對自己不要太苛刻,如果在某個時間你已經累得連電影都懶得看,就更不要強迫自己去看書什么的.能有什么效果?
不要逼著自己去讀一本書,哪怕是一本娛樂的書,現在不想讀,讀不下去就不要讀;沒有需求,沒有興趣就沒有讀下去的動力,強迫去讀,強迫去學,效果也非常差;一本書讀不下去不要總是自我檢討,有時候就是書的原因
?
驅動
做一件事情往往會有一個驅動,驅動有可能僅僅是一個Todo列表,
比如學習某一種技術,從頭到尾看書是一種方法,找到一個開源項目作為驅動有目的的看效果會更好,
學習新東西的障礙在什么地方?
學習新東西首先是概念的駕馭能力,這是第一道門檻,了解這個圈子的話語模式這是第一步,也就是不做門外漢 能夠使用領域內詞匯去描述問題
花點時間收集資料,避免資料不足,使用資料不當造成理解障礙;
總結實踐原則
總結完之后,一定要列出一兩條對現在的改進,或者解決現在的問題;這就是針對總結這件事情本身的輸出.不要憧憬未來揮霍現在
每天都要總結:
我覺得今天有幾件事情做的非常好
我覺得今天哪幾件事情還可以做的更好
我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厚積薄發原則
所有的思考過程都應該被記錄下來,它包含了邏輯和推導,但是思考完成之后必須精煉為簡單的可操作的原則.
我們在生活中會逐漸養成一系列的習慣,這些習慣又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斷被強化,顯然在同樣的軌跡上我們很難有什么變化和提高;甚至更為恐怖的是我們根本都不會察覺問題所在,認為一切都很正常.習慣通過重復被固化,固化的行為軌跡成為下一個行為的路徑依賴;對于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我們處于一種茫然不自知的狀態,所以幾乎所有的時間管理的書都是從記錄你的時間開始的,先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一下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是用在什么地方.也就是第一步是自知;
很多講時間管理的書都會提到四象限法,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并不是很容易,因為對于緊急的事情還好辦,不好回答的是對我來說哪些是重要的?
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的時間:如果把時間看作投資,我們會怎么做?如果把讀書也看成投資我們會怎么做?
筆記
武俠小說中心法其實就是學習的邏輯順序和內在關聯關系,所謂的任督二脈其實就是整個知識體系的最根本 最關鍵的部分;最關鍵的部分不會多,一般不會超出3個;
2/8 法則
80%的精力投放在20%的地方
碰壁原則
如果在一個知識點上連續碰壁,那么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有可能是選擇的切入點不對,或者選的教材不對;嘗試多個角度切入,嘗試各種教材,可能就順利了;對于一個努力的人來說,排除自身原因之后想一下有什么客觀原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漢書·霍光傳》中的故事"曲突徙薪無功勞,焦頭爛額為上客".大致的意思非常簡單:
有一個過訪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把煙囪改為拐彎的,使柴草遠離(煙囪).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主人沉默不答應.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于是,(主人)殺牛置辦酒席,答謝鄰人們.被火燒傷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勞依次排定座位,卻不邀請提"曲突"建議的客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議的人沒有受到答謝、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一切行動都能按部就班,看上去理所當然的時候,就沒必要刻意制造狗血淋漓的場面和英雄人物了.
負面信息解讀力
學會從困難和失敗中解讀信息 不僅僅是技術問題,生活中的問題也是一樣
首先要承認錯誤,錯了就是錯了,阻礙一個人成長的最大障礙就是不思己過,圣人說一日三省吾身,實際上就是通過一個比較頻繁的回顧反思快速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