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喜歡相親,這也許是個真理。
相親往往和逼婚連在一起。父母心里的警鐘在響,全社會的輿論在壓,已婚友人的朋友圈在曬,過著單身日子的你,開始懷疑起來:為什么好好的生活要被打破?為什么是現在?為什么要粗暴標簽似的認識對方?為什么見到的人和之前介紹差距那么大?為什么相親都是接二連三的大跌眼鏡?
相親是簡單粗暴的儀式,照理來說你該喜歡。網絡上流行的段子、冷笑話和雞湯,還有商家節日促銷的措辭,不都是簡單粗暴一眼難忘嗎?不,不,相親你要的是感覺。當兩個人未見面時,就彼此部分的知根知底,你很難拋卻明朗的硬性條件,去嗅嗅她頭發的清香,眼神里隱約的荒涼。禮節性后大家各奔東西,沒遇禮節的互相呵呵轉身罵娘。
那你到底想要一場怎樣的相親?
你的回答是你不想相親。
想想,一年內你能遇到多少異性?遇到的里面,又留下多少個異性號碼?留下的號碼中,又剩下幾個可以發展成交往對象?慘淡or不慘淡,你心中有數。
絕大多數的我們,是零社交人群,上學放學,上班下班,從面對這臺電腦到面對那臺電腦。社會文化警惕陌生人,不講究搭訕文化,你很難通過一些有趣的途徑結實朋友。你的圈子除了老師、同學、同事,也不再有多的多了。你可以否定說,你有很多社交賬號,每個賬號都有很多認識的,醒醒吧他們僅僅存在手機屏的那一頭,可能還是一只狗。
零社交,學生時代不準戀愛,畢業忙著找工作,下班忙著看電腦休息,世界通過小小的手機與我們相連,地球人的每個人,理論上你都有機會認識。你披著外衣,在網絡扮演各種角色,憤怒的、健談的、風趣的、傷感的?;氐浆F實,面對面坐著,你搞不清哪個是你,搞不清怎么摸索對方的心,你才發現從這一步直到相親成功,開始交往的中間無數步,你都踩空了。
別猶疑了,找個人就談談話。無關顏值,無關性別,從零到一,你才明白相親的真諦,請把每次相親當一次社交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