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個故事吧。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大意是:孔子的徒弟宰予白天睡大覺,孔子看見了很生氣的說:腐朽的木頭是不能雕刻的,糞土壘的墻壁是無法粉刷的。對于他,責備還有什么用呢?起初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在宰予這里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p>
在這個故事中包涵著名的俗語“朽木不可雕也”。但現(xiàn)在我們討論的重點是,孔子所說的“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告訴了我們一個觀察人的辦法??匆粋€人是不是言行一致,到底有沒有嚴于律己,就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如果只是“聽其言而信其行”,那么就太草率了。
孔子也告訴了我們一個行事的原則。我們在教育孩子或者和他人相處的時候,是不是要言行一致呢?對孩子說教的作用微乎其微,孩子不信你說的,更信你做的。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原件的行動更有力量。所以當你只說不做,夸夸其談的時候,小心別人正在蔑視你。
“聽其言而觀其行”既讓我們學會看別人,也提醒我們要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