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一個微信朋友,我稱她為“三高”朋友(學歷高,身材高,顏值高),每天打開朋友圈,都會或多或少的被她的動態刷屏。
比如,她會粘貼網絡上的一些幽默搞笑段子,“下雪了,普及一下知識,知道雪花總共分幾種嗎?有雪花原汁麥,雪花金純,雪花銀純,雪花干啤,雪花淡爽...雪花勇闖天涯。”“那些擰不開瓶蓋的女生其實都是裝的,你讓她拆個快遞看看,連撕帶咬,都不帶用剪刀的。”
比如,她會轉載一些網絡上的有關愛情的雞湯段子,“真愛不是一時的乍見之歡,而是久吃不厭的柴米油鹽。”“我做過的最好的事,就是愛你。””最好的愛情,配得上最好的等待。”
比如,她會上傳各種賣萌各種逗的自拍,然后配上心情文字,于是經常看到這樣的告白,“準備下鄉當知青啦(她戴了一頂復古的帽子)。”“出門接妹妹過周末咯,別忘了戴著眼袋和黑眼圈(不知用什么東西把眼圈弄的很黑)。”
比如,她會上傳全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并配文介紹一些有關當地旅行的攻略路線和美食樂事,末尾加上一句:“有愿意一起的嗎?我帶著你,你帶著錢。”
比如,用指甲油在指甲蓋上畫畫,發個光彩奪目的手po到朋友圈里;不開心了,發個狗狗賣萌的表情po到朋友圈里;閨蜜過生日了,拍個涂滿奶油的臉po到朋友圈。
.....
她在朋友圈里的活躍度和出鏡率讓我咂舌,她給我傳遞的人生如此豐富有趣,真是讓我自嘆不如,反觀我的生活,為了工作、家庭、前程整日奔波,只是偶爾才能偷得浮生半日閑刷刷朋友圈,所以有時我會很好奇,那些不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在做些什么。
2
朋友圈里一個參加工作不久的同事,她極少在朋友圈里發消息,也很少更新動態,一次上班的時候碰到她,問她最近在忙什么。
“除了上課就是在準備考試,”她說,“是關于職稱英語和計算機的考試。”
我突然想起來了,新老師工作三年后要評職稱,問她,不是還有很長時間才評嗎?怎么現在就開始準備?
“早作準備,英語都忘記的差不多了,計算機也有些東西不懂,論文需要三篇,壓力很大。”
過了一段時間,再見到她,她已經順利通過了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考試,論文已經寫完了兩篇,還差一篇沒寫完,而此時距離她評職稱的時間還有一年多,她已經提前把要準備的事情做的差不多了。
后來一次去圖書館,又見到她,她說,她最近每天下課就來圖書館查資料,把還落下的那篇論文潤色修飾完整一些。
我真為她對待事情的認真折服,問她,休息時間做什么,也沒見你在朋友圈發過幾條消息。
她大概是這么和我說的:
“我平時不怎么玩微信,也不會花很多時間看朋友圈,總覺得現在剛工作趁年輕多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將來肯定用的到。
有時看到朋友發的動態,轉載的各種段子,無非是想博得同情或者贊美,自己過的好不好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把精力浪費在無關痛癢的朋友圈世界里。
沒有課的時候,更喜歡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打打羽毛球鍛煉鍛煉身體,看看書提高一下素養,內心豐富就好,沒必要像商品一樣展示在櫥窗里讓大家品頭論足。”
我突然就明白了她為什么很少刷朋友圈,是因為她把更多的時間和興趣花在了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真實人生上。
后來學期末快要放暑假,我問她假期怎么安排的,她說她報了一個輔導班,準備把專業再鞏固鞏固。
她一直在做讓自己人生變得精彩的事情,而不是在虛擬的朋友圈里勤奮有趣的活著。
3
前幾年,我有過一段在朋友圈異常勤奮的時光。
那時我剛參加工作,課不多,閑的無聊的時候,在朋友圈里更新個狀態或者發幾張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的有趣圖片,然后就是等著大家的點贊或者評論,等有了新消息,第一時間跟帖回復,在虛擬的人生里玩的不亦樂乎。
日子就在這樣一天天麻木的生活中度過,后來工作步入正軌,于是我的生活節奏就變成了起早貪黑、朝九晚五的忙忙碌碌,微信玩的少了,也不會每天一遍遍的翻看別人的新動態,也很少發表狀態,久而久之,有朋友問我,最近怎么不見你更新動態了,怎么變得木訥了,你最近都忙什么了。
我突然發現,當真的有事情需要做的時候,我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消耗在朋友圈的虛擬世界里。于是我明白了,那段時光之所以在別人眼中我顯得是那么的有趣,只是因為生活平凡枯燥,無事可做,只能在網絡上尋找樂趣。
所以,如果你發現在朋友圈有一些出鏡率很高的好友,也許是他們真實生活百無聊賴的寫照。
4
也許有人會說,只關注朋友圈,你不了解別人真實的生活,那些在朋友圈里展示出來的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也許真實的生活比朋友圈里的生活更精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就拿我那位“三高”朋友來說,我發現她真實的人生很讓人唏噓。
她已經接近而立之年,還沒有結婚,按說她的硬性指標相當好,可是她連處的對象也沒有,她的朋友圈心情告白里曾寫過這么一段話:“一段愛情如果是錯誤的開始,未必不能走到完美的結束,人生沒有什么事是一定的,都是在碰,在等,在慢慢尋找。”只是她一直在尋找在等待,卻像飄飛的蒲公英沒有方向。
她對待工作的熱情和上進心不夠,只求干好本職工作即可,她曾因領導多派任務給她而心情郁悶,還在朋友圈里寫下“為什么領導總是派任務給我,我只是初來乍到的一個小孩”一句話就可見端倪,后來聽她說,領導對她有意見,有事也盡量的不打擾她了。
她對未來的發展很麻木,有段時間她的單位組織一次考試,領導說可以參加也可以不參加,她在朋友圈里尋求大家的意見,后來她沒有參加,她的一位同事參加了考試并拿到了獎勵,隨后她在朋友圈抱怨說其實那個獎勵沒啥了不起,后又補刀說,你再牛,不也是和我一個單位嗎?
在她真實的生活里,我看到了一個對愛情不肯定,對工作不熱情,對未來無規劃的人,透過她真實的生活,再看看她在朋友圈里自導自演玩的不亦樂乎樂此不疲的狀態,一切都有跡可循了。
5
不能說,那些在朋友圈里展示出來的都是頹廢的人生,還是有那么一些人,在朋友圈里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展示他們的人生奮斗歷程,轉載正能量的雞湯段子,雖然有炫技的成分,也算是一種積極生活的態度。
也不能說,那些在朋友圈玩的不亦樂乎的人在真實的生活中就不精彩,也有這么一種人,真實的生活很精彩,朋友圈里的生活也充滿了快樂和趣味,但只是把這些當成真實生活的輔助和調劑。
但如果只是在朋友圈里賣萌耍酷換不同風格,在真實生活里得過且過,無關乎夢想和生存,只是無關痛癢的活著的人,就不得不說有點low了。就像我的那位“三高”朋友,在朋友圈世界里那么有趣,真實的生活卻一塌糊涂。
我們需要朋友圈,它不僅僅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更是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透過這個平臺,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同時也可以把最新潮的資訊和信息傳遞給大家。
不過你要知道,朋友圈不是真實的人生,一味的沉醉于虛擬的朋友圈世界,就如同癡迷于虛擬的電腦游戲中,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你玩的不亦樂乎,不如在真實的人生戰場上一展拳腳。
我更愿意看到,在朋友圈里千般有趣的你,在現實生活里同樣活的有滋有味。而不要成為那個,只是在朋友圈里圈圈點點,而在真實的生活中舉步不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