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感嘆一句,這一次,我終于沒有開天窗,表示激動。
其次,我想問一問,大家對于下一期的話題有什么提議的話,可以寫留言哦!雖然我腦袋大,可是我只有一個腦袋,大家一起來快活才是真的快活。
這一次看見了很多大海,不一樣地方,不一樣的大海,還有對于大海不一樣的感情。
這一期,我把精選和結果放在一起了,先是結果,然后是精選,請大家欣賞。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大家眼里的大海。
首先是圖文精選的結果,五份圖文,隆重登場。
張諾一:我看過許多海,可是我還是幾近偏執的喜歡三亞的海。
安靜的張力十足。小五在三亞生活了好幾年,他說在海邊能拍下燈塔上眺望的老船長,和他身后被放大的無限黃昏。
想去一個陌生的郊區住一段時間,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每天就是做飯爬山去海邊溜達。散步的時候會路過放養的草地,偶爾有人迷路會跟他說最近的急救站的位置,鄰居在傍晚送來大盤的烤肉,嘴上說著減肥減肥卻吃的很開心。最后在一個大雨傾盆的清晨離開那里,不再懷念。就像相愛的人欲言又止的解釋一樣,顯得太過無能為力。
向行:北海銀灘,我記得那片海,有我的印記。
可是,再美麗的腳印終究還是散落在海水了,沖刷了的印記,留下的只是無數的沙子。也許,那些沙子再也不是那些沙子,那些腳印也不是那些腳印,那片海卻還是那片海。無論是三年前還是一年前的,無論是青蔥少年還是接近滄的中年,都已經是歲月的印記,人生的流沙。
想起那是一個初夏的一個凌晨,我走在海邊,吹著海風,聽著歌曲,這是屬于我的無眠之夜。只源于今天下午那個無比漫長的夢,夢境的真實真的是觸手可及,卻轉眼卻破碎。醒來頭痛劇烈,那是夢得太真實了。丟了現實,迷失在夢境中。這個夢希望是真的,那么真的就是煙消云散,一切都過眼云煙。只是走出夢境的過程卻是那么漫長,路難走,夢難醒,人難清,情難斷,意難會,言難明。
聽海哭的聲音,漂泊的你,狂浪的心停在哪里?
一首歌,無意中勾勒起一些成年往事。想著書寫,卻已忘卻。于是,在不眠的晚上記憶。隨風的記憶,飄散開來。
最近的這幾個月日子總是過的不順暢,心中總有一種無法言明的情緒,壓抑或者是在霧里的感覺。總想著突破卻總是受阻,也許此生的打擊無異于此前的意外,導致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有的東西太看重了往往會失去,當你過于重視時總會忽略很多本該注意的東西,包括人或者事。行者太注重目的,只會遺忘掉最初的夢和最美的風景。一路走得太穩,摔倒了卻是那么難以置信。
想著,看著,聽著,那些憤怒的語言,那些鄙視的眼神,那些憐憫的目光,那些焦急的面孔,交織在一起,卻也不過是旁觀者的身份。誰,會去在意一部戲的結局?人生就如戲,戲也如人生。有的人過于入戲,分不清戲里戲外;有的人觀眾當久了,卻忘記了自己也可以是主角。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故事,每天在發生,每天都在上演,看戲的、演戲的,這也是一種生活。
當悲傷無限擴大的時候,也只有自己知道。當把愛變丑陋的時候,也只有惡心自己。當把痛苦分解的時候,也只有自己清楚。沒有走不通的路,也沒有過不去的過去。鎖住自己的只會是心里那個不愿意。誰會這樣虧待自己?也只有那些懷抱著過去的人,抱著不是不甘心,而是那滿腔的情懷,丟不掉舍不去。
在現實中回憶,在前進中徘徊。夜越深,情更濃,濃于這個意境,情發于喧囂后的寂寞。只是這個城市,即使是再深的夜還是帶著喧囂,這是個不肯寂靜的城市。有時候所尋找的安靜,不過是找錯了方向。
海風還在耳邊吹拂,濤聲依舊,輕盈的腳步,傾聽著沙灘的訴說。可這個夜,卻不再容納人的安靜了。
風的方向就是海的風向,鋼筋水泥里只有冷冰冰,還有什么回憶可言。
所謂的過去,不過是蚊子叮咬的紅腫。所謂的美好,不過是風扇吹開的躁熱。
熟悉的景,陌生的人。這一刻,我安靜著。任思緒雜亂無章,任文字天馬行空。只想驅逐心中那份無措,尋找一個方向一個出口。
看不清的是人,明明很熟悉轉眼卻又是如此陌生。猜不透的是心,明明是如此透徹,剎那已經蒙上灰塵。
你有你的諾言,他有他的約定,只是都是隨意為之。浮躁的社會,不值得去想相信這些帶著面具的人。你喜歡的面具后面,可能會藏著一張丑陋的嘴臉;你不喜歡的面具,可能背后一顆善良的心。迷失了,因為天空也是陰霾的。
保留著這張照片,因為我還是相信著海是還有記憶的。它的容忍之處,無邊無際
帥姐賴皮紅:印象中,去過最多的海是汕頭的海邊。
找個時間去海邊吹吹海風,踩踩沙灘上的細沙,踏浪花,看日觀日落,別有一番滋味。享受那種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的感覺,真好。
記得第一次去海邊玩沖浪,心情很激動。看到一個浪花涌過來,不會游泳的我,知道“逃生”已來不及。
抓緊繩子,任海浪拍打在我身上,任咸咸的海水直嗆鼻子,既好玩又刺激!
垂天之翼:2013年3月13日17點58分,我在廈門。
夕陽僅剩下了最后一個點,初春的空氣能見度不高,拍照的手機也很老舊了,像素很渣,海面看上去是灰蒙蒙,霧沉沉一片。
但是天空中那一角風箏,那鮮紅的風箏,在浸染著夕陽余暉的云彩中,清晰地凸顯出來,像一只海燕翱翔在蒼茫的大海上。
還有那孤獨的人影,海中的礁石,每次看這張照片,總感覺心里有什么東西,被牽扯著,被那看不見的風箏線牽扯著,牽扯著飛向遠方。
颼飗紅葉:2016年8月下午,我在惠州咸臺灣。
圖片所在的地方,到達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人的兩條腿,因為沒有路。我穿過了滿是雜草灌木的叢林、淌過了一條滿是硌腳石子的河流、連走帶爬過無數的黝黑礁石才到達這里。
目光所及只有三種東西,石頭、水、和天空,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了,沒有人,沒有船,只有海浪聲聲傳入耳中,寂靜而荒涼的美感。
接下來就是這一期的精選了。
奔赴撒哈拉:2014年11月8日,臺山黑沙灣海灘,我在老東家最后一次部門“兩日一夜游”。
十一月的海灘,風依然狂亂,吹起黑色的沙礫,吹散黑色的頭發。沿著沙灘,我們走走停停、有說有笑,身后留下了深淺不一的腳印。
一個月后,我將被調往新單位工作。那些前方的未知,猶如被風吹過的沙灘,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有好看的,或不好看的。
或許幾天后,這些腳印將被風沙,抑或海水撫平。但,生活不會讓人停下腳步。那些嶄新的開始,那些待填的空白,又要留下全新的印記……
撫琴_張顥:三亞。海邊。等待日出。
中國這么大,世界這么大,看海是好多人一生奢侈的夢想。
因為他們說,“我這里沒有海”。
我出生并生長在內陸小城,我這里也沒有海。
所幸,我去過很多地方,然后見過很多地方的海,福建,深圳,珠海,三亞,還有青島。
回想十多年前,長路輾轉之后第一次看到海的情景和心情。仿佛在心里想像了很久、想要了很久的一樣東西,突然出現在面前,讓人做夢似的不清醒。耳朵里聽到的,眼睛里看到的,近在咫尺,卻又觸手難及似的不確定。
這是一個新世界,天看不到盡頭,海看不到邊界,風卷著浪一波一波撲到身前,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被挾裹著遺落在遙遠的遠方。
第一次遇見海,我在沉默中懂得了敬畏。
之后與海的數次相逢,我才慢慢適應了風與浪的節奏。就好像從戀人到愛人,跨越一段時間的距離,你才能熟悉他的每一次呼與吸。
難忘,青島夜色里的海,海邊有歌者彈唱《因為愛情》。海水很平靜,我的心漲滿潮汐。
難忘,三亞晨曦中的海,霞光一點點在天邊亮起來時,海從黑暗中醒來,越來越藍,越來越藍。
喜歡那句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笑著不再說話,更不必為理想寫下多余的表白。
喜歡一首歌,《聽海》。“寫封信給我,就當最后約定,說你在離開我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我想說,離開之后,你一直在我的夢里。
蔡森森:2017 年 4 月,我在香港。
最近天氣不錯,心血來潮想看看海,于是便決定去坐天星小輪。
還沒走到灣仔碼頭,已經聞到一陣咸咸的海水味,仔細想想,好多年沒有來過了,有種再遇老朋友的感覺。
等了一會兒,聽到鳴笛聲,看著小輪慢慢靠岸,真是既緊張又興奮呢!
坐在船上拍照的這兒,就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海:維多利亞港,尤其是黃昏時分,華燈初上,海水被映照得七彩繽紛,這樣的景致,獨一無二,美得像一幅畫,你也喜歡嗎?
歪豬:2013年10月2日,河北。
那時候窮比學生黨,攢了半年票子,四個人從黑龍江跑到河北,看了假的天氣預報,把自己包裹成了秋天的粽子,然后熱成狗。
我們住在海邊的民宿,走路十分鐘就到達海邊,房間窗子是看不到海的,空氣潮濕,能聞到大海的咸味兒。
民宿是簡單的二層小樓,風能穿過整個房子,有個寬闊的天臺,在上面吃飯時候聽得到海浪。
精疲力盡躺在床上,心臟和床墊里的彈簧一塊跳,然后覺得有海的地方真好!
有的人真是幸運,少年時候就看得到海。
而我們偏偏到翻山越嶺拼盡全力,才能到達這里呀。不過我們還是愿意拿著一束花去看大海呀。
也和光:2015年,香港。
這張圖沒有加任何濾鏡,顏色就是這么藍,開闊程度我的手機拍不出來。
2015年,有段時間我租住在香港海濱的一間公寓里。公寓和海只隔著一條海濱步道,房間里能看到近270度海景,一開窗就有咸咸澀澀濕濕的海風吹到臉上,低頭就能看到幽幽海水,心曠神怡。
晴天的傍晚,太陽剛剛落山的時候,窗外就是圖中那樣一片蔚藍:天是藍的,海是藍的,天與海之間的山也是藍的。藍得讓人感慨,藍得讓人嘆息,藍得讓人沉醉。遠遠的能看見對面海灣人家的點點燈光,暖暖的黃光,給這仙氣的藍色加了點人間煙火氣。
那段時間過得挺混亂的,學業、工作、裝修房子、準備婚禮,各種各種。覺得很煩躁的時候,看看窗外那一片藍,就會覺得“世界真美好,煩躁可不好。”
你們是不是想要說我偷懶,把結果和精選放在一起?對呀,我就是偷懶呀,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嗎?
打賞會稍后陸續發放給各位,請耐心等候哦!
咱們下期不賤不散!
二零一七年四月十九日
大錢
埃塞俄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