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讓我們苦惱,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努力了卻收效甚微?究竟學霸和非學霸的孩子有多大的區別?學習中也有“葵花寶典”嗎?不僅您苦惱,我也苦惱。
兒子最近有了小目標干勁十足,每天晚上11點才睡覺,今天他肚子疼了一天還在堅持痛書,作為父親的我非常不忍心,告訴他媽媽今天必須要早早睡覺,剛才和老婆視頻聊天,沒接,估計是已經睡了吧。
孩子近期的努力我們看到眼里,可是,為什么孩子的學習效率還不高?
學習,不分老少,都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事情,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條條大路通羅馬,哪條路才是最適合我們的孩子呢?光思考可能沒有用,還是多多嘗試吧。我想分享的最大意義是給各位家長一個借鑒,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條最適合的路。
也許正因為迷惘和困惑,才是我們找尋方向動力,工作如此,輔導孩子也是如此。
學以致用才最關鍵
學習方法有很多,嘗試重要,選擇合適自己的路重要,最關鍵的是能夠學以致用。一直沒想給孩子灌輸太多的學習方法,有時候一條路走到黑也未必不是最好的選擇。方法再多,不去實踐和化為已用,最終可能起的還是反作用,可話又說回來,不去實踐又怎么才能知道哪條路最適合孩子呢?或者人生就是一個糾結的過程,糾結、選擇、放棄都對我們有利,因為我們嘗試過,努力過,實踐過,就如同愛迪生所說的:我知道一萬種制造電燈失敗的方法。先實踐,再選擇,再致用,是一條正確的又無法避免的路。
我所說的,未必正確。但我所分享的,是我曾經嘗試并驗證過的。
思考,是孩子學習中重要的內容
太多的時候,我們不求甚解。學習也一樣,教材的編寫,知識點的劃分,如何更高效的學習,這些都離不開思考。協助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指導孩子學習繞不過去的坎;培訓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是教育和學習過程的首要因素。前文提過,學習需要概括,需要分清主次,需要總覽全局,這些其實就是引導為孩子自我思考的過程。
你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嗎?
父母易犯的第一個錯誤,孩子遇到難題后自己沒思考或是簡單想了一下就開始詢問父母,當父母的我們就迫不及待地為孩子講解答題思路,怎么怎么做,等等。這樣真的對嗎?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化繁為簡,先共同分析題目讓孩子寫出第一步,或許第一步開始的沒有用處,有時候當步驟做到孩子認為沒為意義的第N步的時候他自己就找到了答案。這樣他不僅學會了嘗試,還學會了知難而上,一舉兩得。
第二個易犯的錯誤,先批評再解答。最常用的話就是:你怎么這么笨?你有沒有腦子?你自己想了沒有?如果批評有用,打罵有用,我們還用這么頭疼嗎?舉我自己的一個實例,孩子寫錯了,罰寫十遍,又不告訴孩子原因,難道我們忘了我們小時候最痛恨的是什么了嗎?后來我改變了策略,把批評化做鼓勵,找到孩子的優點,并告知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找到自己不足再進行改正,把犯錯誤變成自我提升的手段。這個辦法有沒有效?今天老婆還和我說,孩子馬虎的問題現在基本消失不見了。
第三個,打個哈欠多可怕?有一周我和兒子分享了通過畫圖記憶的方法,兒子興致勃勃的和媽媽說,我給您講一下怎么背政治,可好玩了!媽媽不經意打個哈欠,我觀察到兒子的表情一下就變的有點索然無味。我體會當時兒子的心情,他找到新的方法急于分享,正是媽媽這一個不經意的哈欠打消了他的積極性。所以,當孩子向我們分享他的學習成果(或其它想法)時,我們一是要耐心聽,二是要附和他的想法,三是要激勵。聲明一點啊,孩子他媽每天起早貪黑非常辛苦,只是不小心打個哈欠,我承認這個例子舉的不恰當,如果有一天孩他媽看到這篇東西可不能上綱上線!搓衣板也挺貴的!
所以,認識到讓孩子思考的作用后,那天我讓孩子自己總結歷史的另一課。
實例演示
兒子把課本看了一遍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下面是他的成果。
兒子完成之后,我心里非常高興,從整個邏輯上沒有任何問題。我先是鼓勵,狠狠的夸了下兒子,然后又告訴兒子,有些地方還可以再優化一下。比如說這三個主題可以提煉為政治、思想、經濟,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從這三個大的方向進行改進,政治是一個國家如何將權力集中(包含軍事)、思想是如何合理的統治、經濟是如何能讓一個朝代發展并基業長青;另外還需要思考一下,這三個方面背后所代表意義、目的、結果和影響,是否同樣可以得到相應的結論,所以如果調整一下可能會更好一些。共同總結后調整后的結果見下圖:
讓孩子思考的意義
思考可以有助于理解全文,同時有助于孩子的記憶和復習。
思考可以讓孩子從多個維度去看問題,培養他獨自見解的能力。
思考可以讓孩子更專注,該孩子不僅懂得了什么,還懂得了為什么,我想這點最重要,讓他們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
寫在結尾的話
我們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首先我們要自己捫心自問,任何事情我們都已經做到十全十美了嗎?十全十美是一個我們和孩子追求的結果,有可能十全十美永遠無法達到,我們只需要離完美近一些再近一些。
讓我們一起努力!
最后,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感謝我孩子的媽媽!感謝你們的點贊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