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情況:
周三晚上19:10小組會議如期舉行,原本計劃20分鐘的會議,硬是剎不住的車,討論了1個小時,最重要的是這次會議很值得。
信念的力量很強大。我們相信學習討論都是為了跟好的學習,哪怕會議開始只有2個人。能有2個人就是很好的開始,果然后來還來了伊拉和采懿,連秀燕導師也順路看看我們的狀況。采懿有事情要處理,沒有全程參與,但仍給我們帶來了高能的分享。
收獲:
課程不討論就不知道自己遺漏了什么樣的知識點。韶華提問:有問題的時候不要急著去問,這個怎么理解。采懿給出一個具體的案例,讓我深有觸動。如果說你的公司銷售額不夠,那么要如何解決?哪里找問題?是直接增加銷售量嗎?還是整改產品方案?還是其他原因?不同的人考慮問題的高度不同,采取的方式也是不同。這個案例聽的很熟悉,但是如果換成別的事情是不是還會這樣考慮呢?多少次都想當然的以為是什么原因,結果總在同一個地方栽跟斗。想起了,肖杰老師在燒腦節上關于“不二過”的分享,總是覺得不二過是很難做到的事情,現在再想想,如果問題發生了沒有找到本質原因,只是就表層的問題去解決,當然是做不到了,但如果找到本質,就能做到四兩撥千斤了。要想不二過,那么找到問題的本質,不因當下的問題解決而停止對問題的探討,找到問題的根源才是解決之道。
語言真是奇妙啊,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聽到,理解的完全不同。理解力果然是瓶頸。老大雖然很用心的設計課程,希望深入淺出,讓我們都能理解。但有些道理老大說的,我們自己聽到后理解的是老大的原意嗎?覺得有的時候未必。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提升理解能力是必須的功課。在下一次的復訓前,希望已經高質量學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和準備了很久還沒有翻閱完的一些書籍。
表達能力是一個瓶頸。如果把事情說清楚,這方面韶華和采懿的表現都很好,是我學習的榜樣。在討論中采懿表現出來的對問題的梳理和闡述的方式讓我對自己的表達能力進行了反思。這一塊是我的一個短板。嗯,短板很多,一個一個來解決吧。
學習討論很有必要,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知識點,以為自己理解的問題其實討論的時候才發現哪里沒有掌握好,哪里沒有注意到。這次非常感謝韶華的問題,通過探討不僅對課程的理解更深了,對反思自己對看問題的思路和局限也很有幫助,感謝有遇到這樣的伙伴,感謝彭主任的提醒和督促,以后會議和這次一樣,只要有2個人就繼續開~
整改如何讓會議更加高效?
提前一點時間為會議做一下準備,梳理一下想要表達的內容。不用長篇文章,而用關鍵字來表達。
如果有課程問題最好可以在會議前,提早發布在微信群中,讓別人也有思考的時間,討論起來可以更充分。
嘗試增加計時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