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拖延癥,對于很多人說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拖沓的事情發(fā)生;亦或者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事情我們不愿意當天做完。
? ? “今日事,今日畢”,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然而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按時做到的。有人說這種拖延癥,就是由于個人的意志力不夠堅定或者是執(zhí)行力不行,所以才會做事情拖拖拉拉,而我卻不這么認為,我更覺得拖延癥這是一種習慣,是習慣性的拖拖拉拉的做事情,沒有養(yǎng)成當天做完事情的好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之前定好了要做的事情,在當天卻并不要求必需完成。比如說要在今明兩天做完就可以,但是第一天有時間卻遲遲不動手,一定要拖到明天去做。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拖延癥,明明當天可以做完卻一定要等到第二天做,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說拖延癥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
俗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同樣的道理,一個人要養(yǎng)成好習慣是很難的,但是要想有個壞習慣,三天就可以養(yǎng)成。懶惰是人的天性,要想變成一個勤勞的人,就必須天天堅持,要想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就必須保持一顆恒心,堅持不懈去做事情。
記得以前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我一般都是先把自己比較擅長的,比較容易有把握做的全部做完,然后剩下一些自己不太擅長的題目,我就一定會等到交作業(yè)之前再動手做,甚至有的時候不能按時完成,這個我想應該就是那種拖沓的習慣。從那以后,我就養(yǎng)成了做事拖拖拉拉的壞習慣,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癥。我也知道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但是我就是很難改掉,明明知道這是錯的,但是卻仍然將錯就錯,甚至于不想改正。不僅有的時候做事拖沓,甚至有時為了拖延而拖延,就是不想好好的按時的完成任務,一定等到那種火燒屁股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任務或者是事情沒有做完,這也許就是人的惰性使然,也可以說是人的劣根性。
? ?我想每個人都知道拖延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卻不得不拖延一些,因為我們實在是沒辦法做成,或者是實在是沒有能力去按時完成。然而,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shù),有的時候確實是人們的性格使然,做事情喜歡拖拖拉拉,喜歡找這樣或那樣的理由。
? ?雖然說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習慣,但是許多人就是始終也改不了。這就涉及到人性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改變自己的惰性。
? ? 既然拖延癥是一種壞習慣,如果想要在今后工作與生活中能有更好的成績,那么我們就要有好的習慣,一個有好習慣的人生活工作都會更有條理更美好。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改變拖拖拉拉的壞習慣,養(yǎng)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呢?
? 我想,拿我自己來說吧!首先,我每天就是安排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比較適合的工作量,按照自己能夠完成的量來安排,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拖拖拉拉的情況。第二就是,每天設置鬧鐘提醒著自己,不要忘記有事情要做完。第三就是,把要做的事情量化,每時每刻有空余時間的時候就做一點事,這樣的話,我們的事情就會越做越少,也更容易做完,那就不會有那種事情做不完的感覺,也不會出現(xiàn)拖拖拉拉的情況了。
? ?就好比如現(xiàn)在吧,我每天要求自己寫一篇小短文,不管怎么樣,寫的好與不好,是吧?但是每天堅持抽一點點時間,寫一些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就不會非常的緊,也不會有那種拖拉的感覺。拖延癥,它不是病,只是一種壞習慣,我們應該要慢慢的改正他。因為只有改變拖延癥,我們才能夠按時按質(zhì),完成自己每天應該做的事情。只有每天能夠按時按質(zhì)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會能夠有做成大事的可能,才能夠在以后工作或者生活中對自己有所幫助。 ? ? ? 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時候,事業(yè)的成功往往是因為有一個良好的習慣。當然做人做事都應如此,好的習慣不只是我們的良師益友,還能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