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全腦潛能開發》筆記-第十二課 專注力

一、概念:

專注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許多學習差學生的共同特點。

與注意力的區別:注意力的對象很寬泛,專注力的對象是唯一的

?


二、破壞專注力的環境和人為因素:

正確認識專注力:學齡前孩子專注時間公式:年齡+1(分鐘),只要能做到這個就不是醫學上的多動。有些事情只是孩子不感興趣,而不是不專注。比如我家老大,如果她想玩的時候我讓她寫作業,她就會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要喝水,一會要吃東西。


孩子天生就會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早期的專注力就像小幼苗,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家長要注意從環境和人為方面避免對孩子專注力的破壞。


環境因素:


雜亂無序的環境不利于專注,就像面對雜亂的辦公桌會不知道從哪著手做事;一次性給的玩具太多,小孩就一會玩這個,一會玩那個,所以玩具排放有序及一次只給一個玩具是保持專注的前提。玩具有破損也不利于孩子的專注,小孩的注意力會被破損的部分吸引,而忘了自己要干什么。


過早的接觸聲光電也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孩子天生有自我保護的本能,過強的聲光電刺激會觸發自我保護,關閉對外界的感覺。所以有時會看到過強的聲光電刺激下,孩子是沒有表情的是呆的。如果年幼時過早接觸聲光電,就會在小的時候錯過鍛煉專注力的機會。


坐姿不對也會影響專注力。如果核心肌肉不強,坐著就容易彎腰陀背,影響血液循環從而影響對大腦的供氧。


人為因素:

人為的比如打擾,孩子在專心玩的時候問孩子累不累,要不要喝水,或者不尊重孩子,覺得小孩這樣玩不對,應該這樣玩。我自己有時就會在我家老大寫作業的時候發現她的東西亂丟,忍不住要叫她馬上去收拾好。


當孩子自己玩的時候,他沒有向我們發出邀請來關注他做的事時,不要去打擾他,但是當他說“媽媽,你看”這就需要我們的關注,需要跟他互動,或者當他能力有限玩玩具玩不好時,我們需要介入給予幫助,再給他獨立玩耍的時間。


三、前面講了破壞專注力的方面,要提高專注力也要從這些方面著手:

有準備的環境:

玩具收納整齊,一次只玩一個玩具,玩好了放回去再選下一個;舒適的桌椅:[if !vml]

[endif],符合月齡和能力的開放式玩具,只有指定的玩法的玩具是笨的封閉的玩具,不能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玩具。


知進退的大人:

孩子跟大人玩的時候,大人全身心投入,孩子自己玩時,大人靜靜觀察,最忌的是小孩子找大人,大人沒空管,但是大人有空了,不管小孩在干什么,要小孩陪玩,其實是本末倒置了。


仔細觀察小孩,如果孩子碰到困難,及時給予幫助,搭腳手架,再靜靜的退出,延長孩子做某項事的專注力。


四、拖拉/磨蹭是專注力有問題嗎?

那要看影響的是誰,如果是孩子本身,則讓他自己承擔結果,告訴他下次怎么做才能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如果是大人自己,則需提前做好計劃,先做好自己的事并預留一些時間給孩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