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這位漢東政法大學的教授,一生所寄,不是教書,而是希望在政治江湖上謀得一席之地。機緣巧合從政后,高育良大叔在權(quán)力的引誘下,步步涉險,成為一方“諸侯”,并潛移默化地成長為一個貪戀權(quán)力的高級表演者。
【一】太極高手
①
高育良對祁同偉說:“教書沒什么不好,但是政壇對于我來說,可以更加的海闊天空嘛”。 后來,在其妻子吳老師和梁璐同學情誼的感召下,梁璐的父親、當時的漢東省委副書記、省政法委書記梁群峰,點了高育良的將。
由此,高育良開始了他表面溫文爾雅、喜歡打太極,內(nèi)心戲十足,政治表演的一生。
②
本劇剛開始,季昌明同志,打了第一招太極。他在半路攔截了受北京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的電話指示,去抓捕貪官丁義珍的陳海,其命令陳海必須去省委匯報后再做決定。
于是,在漢東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的主持下,在座的領(lǐng)導們,除了陳海坐立不安,其他人皆不慌不忙地打了一場太極拳,下了一盤長達七萬年的棋。這是抓人那,還是故意放人那。
③
現(xiàn)場幾番輪回爭執(zhí)不下,高育良大叔既肯定漢東省委常委、京州市市委書記李達康和漢東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說“規(guī)起來”的建議;又同意季昌明說的按司法程序協(xié)助最高檢把丁義珍“拘起來”的想法。
反正自己不表態(tài),還命令猴急的陳海坐下,并說有不同意見就要充分討論。
④
高育良一邊和李達康玩著太極,還和新任的漢東省委書記、正在下面搞調(diào)研的沙瑞金在電話里繼續(xù)玩太極,請示不趕緊匯報工作,卻趁機給沙書記表決心,探討學習計劃等等,沙瑞金主動問丁義珍的情況,并指示高育良相機做出決斷。
然后,高育良向大家宣布,雖說沙書記讓我相機做出決斷,但也是“有傾向性”的,就是“拘起來”。
⑤
高育良的一句“傾向性”,把他和李達康多年的矛盾,順利轉(zhuǎn)移到了沙瑞金頭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職場上難免遇到像高育良這樣推卸責任,遇事喜歡打太極,又善用微妙的政治語言和高超的表演術(shù),把責任和矛盾牽引到上級、或下級頭上的人。
如果不幸遇到了,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考驗和提升。就像李達康,即使被流放到林城,不但沒有頹廢,反而完成了他的再次崛起。
【二】甩鍋大俠
①
關(guān)鍵時刻,高育良總能巧妙地甩鍋。丁義珍事件,在高育良為首的長達七萬年的太極時空里,跑掉了。陳海也因觸到了腐敗案線索,被祁同偉制造的車禍碾壓,生命不保。
侯亮平到漢東以后,拜訪老師高育良:“我聽季檢察長說,那天您在現(xiàn)場,拖拖拉拉的,又是請示又是匯報……”
高育良馬上甩鍋:“這老季什么意思,什么用意,怎么叫我拖拖拉拉,本來這件事情,他沒必要向我匯報……我看他,最有問題。”高育良和老季貌似都有點互相甩鍋的意思呵呵。
②
侯亮平告訴高育良在丁義珍逃跑的時間點,山水集團的高小琴曾接到過省委基站打過去的一個電話,并反推測祁同偉和高小琴的關(guān)系最好,言下之意泄密的有可能是祁同偉。
此時,高育良心里肯定也猜到了祁同偉,但他仍故作平靜地說高小琴沒有動機呀,然后讓侯亮平開拓一下丁義珍出逃,誰獲利最大的思路,李達康可是為了政績什么都敢干的,并介紹了當年他和李達康在呂州搭班子的時候,李達康如何強勢地推翻了他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shè)。
高育良順利轉(zhuǎn)移懷疑對象和話題,把鍋甩給了李達康。
③
如果說高育良是甩鍋大俠,那么李達康貌似就是高育良的背鍋俠,李達康回憶說,當年,他們在漢東省委安排赴美國學習期間,高育良想吃大米,就買了一口鍋讓他背著,李達康笑談自己也想吃一碗,所以就背著。
高育良與李達康的合作史,好像就是一部甩鍋與背鍋的歷史。后來,在丁義珍逃跑泄密問題上,高育良又主動找到沙瑞金,在沒有確鑿證據(jù)的情況下,再次把懷疑對象和鍋甩到了李達康身上。
④
高育良的政治表演失敗,眼看要崩盤時,立刻聯(lián)合漢東省京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肖鋼玉給侯亮平設(shè)局,致使侯亮平被停職反省。期間高育良幾次微妙地利用高超的政治語言向沙瑞金逼宮,暗示沙瑞金把侯亮平調(diào)回北京。
待季昌明等人查明真相,向高育良匯報情況,證明侯亮平的清白時。高育良內(nèi)心戲徹底崩潰,但表面依然故作鎮(zhèn)靜,云淡風輕地對季昌明說,當時想把侯亮平調(diào)回北京也是沙書記的意思。瞧,又把鍋甩給沙瑞金了。
⑤
從高育良身上可以看出,甩鍋俠的顯著特征就是:功勞都是自己的,錯誤都是別人的。不管是官場還是職場,甩鍋俠們總是帶著一副面具笑傲江湖,而背鍋俠們常常苦不堪言。
其實,遇到甩鍋俠也不用悲觀,只要像李達康一樣做好自己的份內(nèi)之事,并與甩鍋俠們保持一定的距離,盡量不讓其有機可乘。而甩鍋俠們往往甩得了一時,甩不了一世,就像高育良,最后把自己甩進去了。再高級的甩鍋表演,終有落幕的時候。
【三】詭辯大師
①
詭辯,百度百科稱,“是一種顛倒是非黑白的方法。擁有含糊其詞,偷換概念等不同手法。”而“詭辯論是一種論證方法,它的根本特點是一種歪曲的論證,詭辯在論證其道理時,總是要拿出一大堆的‘根據(jù)’,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在《人民的名義》中,詭辯論正是高育良行走政治江湖、迷惑TA人的有利武器之一。表面看,高育良用的是辯證法,實質(zhì)上卻是詭辯論。
②
高育良作為漢東政法大學的教授,詭辯是他的強項,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而他偷換概念的技巧,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而他正是用這樣一套理論,行走政壇大半生,他還經(jīng)常用這套方法論痛斥祁同偉,教育侯亮平。
他的辯證法第一次遭到群毆,是在沙瑞金主持的干部任用會上,大家在討論干部任用問題時,高育良卻偷換概念,把大家?guī)У綄W習雷鋒上去了。
③
沙瑞金和田國富,以及現(xiàn)場所有的人,早就發(fā)現(xiàn)并熟悉了高育良的套路,所以一來二去,高育良就打不過沙瑞金這位高手了,并同時遭到了集體圍攻,沙瑞金趁勢說,育良,你的道理不錯,就是用錯了地方。
高育良表面依然不動聲色,穩(wěn)坐泰山,但內(nèi)心早就燒開了鍋:“這次把辯證法,搞成了詭辯論,遭到了眾怒,這是怎么了?”好尷尬。
④
高育良只要講起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總是一套一套的,儼然一位詭辯大師。從高育良的政治生命來看,他或許更適合在學校教書,課堂才是他盡情發(fā)揮辯證法的地方。
而高育良卻偏偏貪戀政權(quán),直至鋌而走險,鉆進趙瑞龍為他設(shè)計的政治賭局中,濫用職權(quán),間接收受賄賂。還把批美食城項目,作為升職的跳板。后來,又深陷高小鳳的《萬歷十五年》,與妻子繼續(xù)表演名存實亡的婚姻。
⑤
高育良行走政壇,面對的是一幫政治家,而不是課堂上單純的學生。時間一長,他披著辯證法的外衣,為貪戀權(quán)力而偷換概念、迷惑他人的詭辯表演,貌似也就忽悠得了祁同偉同學,而他的另一得意門生侯亮平早就識破了他的險惡。正所謂,會說的,不如會聽的,事實勝于雄辯。
職場中寧可與李達康和易學習這樣的對手打架,不與推卸責任的太極高手、不敢擔當?shù)乃﹀伌髠b、損人利己的詭辯大師,以及表面里不一的高級表演者為伍。
俗話說:“與惡龍糾纏太久,自身也亦成為惡龍”。如同祁同偉之于高育良,高育良之于祁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