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見。
年歲漸長才覺得自身大部分的愛憎都是無理取鬧。
但凡真正值得上我們分明愛憎的,都清晰無比,無需言說。就像被狠狠地踹著胸口,欲說還休,哪還能著急忙慌地說些什么。
而那些需要反復描摹的嫌惡,往往不過是偏見。
懷揣偏見的人就像一個假裝懷孕在衣服里塞滿東西的小媳婦,自身的恐慌,無知,愚昧,不平,嫉妒,尖刻……通通一股腦抖落出來。給人看看,這人滿肚子懷的是些什么東西。
(2)無題。
該被解決的有一天會被翻出來,該被忘記的理所當然地被忘記。
就像娛樂明星的丑聞一樣,目前看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回應。網友們忘性很大,丑聞如同他們生活的調味品,看過罵過發泄過就是全部的意義了。
我們渺小如砂石,以肉眼不可見的萬千姿態筑成了時代的樓宇。有一天樓塌了,我們的尸骨有幸得以記錄這個時代,如果有些微的尊嚴一息尚存,那也是我們貢獻的一寸火光。
(3)新聞。
在一篇文章看到:
“新聞寫作渴望團結公眾并保障他們的知情權……避免大多數的情緒化內容……”
深以為然。
新聞當有立場,但切忌過于明顯的煽動性和極端傾向。
某些知名媒體傾向性過于明顯,越強的煽動性受眾越廣,越能拉動文化層次低的人群,從而強化群體意識的非理性特質。
(4)演戲。
“癡情人永遠舍不得演癡情,演得好的都是無情人。”
這話原本是說的男女之情,但其適用的遠不止男女之情。
一流演員往往不著一語,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便能讓觀眾沉浸在特定情緒中,常常觸景生情記起其人,或是“當時明月”或是“驚鴻照影”;三流演員生怕別人覺得自己沒有演技,時時聲嘶力竭,捶胸頓足,卻往往用力過猛,運氣好還能淪為表情包供人取笑。
人生如戲,最怕尷尬演技。
(5)純粹。
如果說無法追求全然純粹的東西,那么“復雜”中的每一個因素,可能就是純粹本身了。可能是在一個善舉中包含的自利,也可能是在自利中生出的某種真實的善意,也是所謂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這可能是理想主義者解除心中痛苦的一種途徑。
(6)人艱不拆。
“你凡事都會問為什么,因為你還年輕。” ——《卡羅爾》。
年輕時最憎惡虛偽,尤其性格有棱角的人,總有種想把一切假象撕破讓一切暴露在陽光之下的沖動,偏好犀利言辭。
年歲漸長,對世事有了一些層層疊疊的模糊理解,開始明白完全合乎理性一覽無余的剖析實在有些殘忍,若所有人都赤裸裸坦誠相對,大概沒有人能有那樣強大的心里能承受得住。我們首先無法面對的,大概就是我們自己。
一言以蔽之,“人艱不拆”。
(7)幸福。
幸福是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微妙平衡。
(8)行路難。
似乎真的并不存在客觀公正這種事。
所以我們常常發現一個人在沾上了某種“立場”之后出現了與以前全然矛盾的觀點。
努力跳出自身的立場,多說些似是而非和稀泥的話,給自己以“客觀公正”的光環,很容易博得好感,給自己增添幾分百無一用的高級感。
(9)洗腦。
很多關乎意識形態的抽象概念聽起來很有說服力,自成體系,邏輯圓滿。但如果沒有一些切實的體驗,很難有真正理性的判斷。
而對于普羅大眾來講,也只不過是對涉及自身的微末小利有實打實的體驗罷了。反觀一些專家,是不是也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維游戲里呢。
所以洗腦總是那么輕而易舉的事。
(10)胡不歸。
縈繞在身邊的河流
大概是我們心底的冰山融化了
冰冷肅穆而又澄澈潔凈的存在
逐漸拓寬的河
對岸的身影
隔山隔水
沒有歸期
微信公眾號 :
zhaodoudou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