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的天空
這次能難給我自己的文章確定一個標題。
《面紗》,一開始閱讀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本講述愛情的小說。
小說描述了女主人公凱蒂和助理布政司唐生的婚外情被撞破;描述了凱蒂被迫和丈夫瓦爾特前往霍亂橫性的湄潭府;描述了凱蒂在修道院找到自我,忘卻唐生……
我以為小說接下來會描述凱蒂和瓦爾特在湄潭府共同努力突破難關。
可是小說的走向完全脫離了我的想像。
瓦爾特因為感染霍亂去世,凱蒂回到香港,住到唐生家中,再一次屈服于自己的懦弱。最后凱蒂覺得這樣的自己面目可憎,離開了香港,回到英國。
在讀這本書前,我便知道它是毛姆剖析人性的三大力作,但當時,我只是膚淺的以為,本書主要描述凱蒂愛情觀的蛻變和成長。
其實不然,凱蒂蛻變的不僅僅是對愛情的看法,還有她的世界觀、人生觀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書的最后,凱蒂自己說出了她的蛻變――“是個無畏、坦率的人,是個自制的人,不會依賴別人”、“像一個自由的人那樣生活,找一份好的活計養(yǎng)活自己”。
所謂喜劇就是將人生有意義的事物呈現(xiàn)給讀者,而杯具是將有意義的事物撕碎呈現(xiàn)給讀者。
《面紗》這部小說,不能僅僅以悲劇、喜劇來劃分。
對于凱蒂和瓦爾特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悲劇,最后凱蒂也沒有能愛上瓦爾特,甚至瓦爾特還染上霍亂去世了。
對于凱蒂自己的人生,這應該是個悲喜劇,一開始沒有愛情的婚姻,有愛情卻不能和唐生光明正大在一起生活中,被迫和瓦爾特去霍亂爆發(fā)地,在修道院認識新的人、物,對生活有新的認識,這其中有悲有喜,但最終都升華為凱蒂的成長。
《面紗》這一部人性剖析的小說,想表達和已經(jīng)表達的絕對不止這一點,但因為我本身的局限性,能獲取、理解的只有這一些。
《面紗》是一部需要多次閱讀理解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