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投資哈羅單車,背后是阿里的“造城”野心

今年雖然共享單車領域頻頻出現倒閉的消息,但共享單車各派好像并沒有停戰的樣子。

12月4日,哈羅單車宣布獲得D1輪高達3.5美元億元的融資,螞蟻金服、深創投富士達、成為資本、威馬汽車等共同投資。此輪融資后,阿里系變身哈羅單車最大股東。

此后馬化騰在朋友圈評論該事件稱“被當作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余小股東被鎖死”。這條評論意味深長,直接點出了現在共享單車已經淪為資本支配旗子的真相。

共享單車雖然客單價低,但支付頻率高,是一個天然能夠獲取用戶的高頻支付場景。不論是阿里站隊ofo、哈羅單車,還是騰訊支持摩拜單車,大佬們看中的依然是共享單車線下千萬級、百萬級的龐大流量入口,利用共享單車推廣移動支付在交通出行領域更快跑馬圈地。

共享單車行業早已跑偏“共享”概念,燒錢大戰依然沒有停歇的跡象。談盈利更是遙遙無期,監管無序、押金質疑、行業壁壘低,此時阿里再為哈羅單車下大賭注,很難說是因為看好共享單車發展前景,更有可能是為阿里推廣移動支付而服務,最終為阿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流量而考慮。

這筆投資對阿里來說是筆好生意。一來可以為自家產品帶來新的流量入口,拓寬新的支付場景,為推廣支付寶移動支付再下一城;二來能順勢推行芝麻信用免押金,更加豐富芝麻信用的生態;最重要的是可以為阿里建設智慧城市補充二三四五線城市出行最后幾公里的大數據,可謂是“一石三鳥”。阿里的這招棋直懟騰訊的交通移動支付建設,小馬哥跳出來冷嘲熱諷也可以理解了。

近幾年BAT的戰略轉紛紛向AI領域。阿里大力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最近在烏鎮的互聯網大會上展示了ET城市大腦對城市運行起到的重要輔助作用。ET城市大腦利用匯集到的大數據,運用人工智能計算繪制出最適合城市運行的模型,今后將滲透到交通出行、環境監測、醫療服務等各個領域 ,是阿里發展人工智能的重點工程。

想要發揮城市大腦的作用必須有大量數據進行支撐,其中城市交通出行數據至關重要。

為了解決城市出行大數據采集問題,阿里曾花大力氣支持高德地圖發展,ofo接入高德地圖也補充了最后幾公里的大數據采集問題,如今選擇哈羅單車,也是看中了其在二三線城市強大的用戶市場。

2017年11月,哈羅單車正式發布運營一周年《哈羅單車用戶騎行和屬性報告》。報告顯示,運營一年來哈羅憑借深耕二三線城市的差異化策略不僅避開了在一線城市和ofo、摩拜的正面廝殺,而且和永安行抱團共同淘汰掉了行業老三小藍單車,拿到了共享單車決賽場的最后一張入場券。

截至11月,哈羅單車已擁有4600萬注冊用戶,月度活躍用戶則達到1900萬,日訂單量突破1000萬。同時,一年來哈羅單車已經累計在120多個城市中投放單車超過300萬輛,哈羅單車在二三線城市的投放占比分別高達54%和40%。

哈羅單車的背景也遠不像ofo那樣復雜。此前阿里系共對ofo有過兩輪投資,但依然未能絕對控制ofo(ofo的第一大外部股東是滴滴)。經過這一輪融資,阿里對哈羅的控制力要遠超ofo。 就算日后ofo不再倚仗滴滴,阿里依然能利用哈羅單車的用戶大數據進行大數據測繪。對阿里而言,ofo的變量太大,哈羅則穩定的多。

比起現在為哈羅單車投入的資金,今后阿里掌握的智慧交通的大數據才更是無價之寶,為此阿里愿意下重金。

巨頭們卷入單車之戰所燒的每一分錢都會加倍賺回來,只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