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兒寫那玩意兒干什么啊?又發表不了。”
“寫著玩兒唄、再說了誰剛開始寫文章就能發表啊,我可沒那么偉大的目標、能寫出來已經我已經很滿意了。”
“一天天凈做無用功,你寫那東西有人看嗎?”
“沒人看、沒人看、我自己看行了吧。”不想跟你們說話了,簡直沒有辦法溝通、門一甩我就進屋了。
一段對話,從開始到結束不到一分鐘。
時間倒回半個小時之前,剛吃過晚飯,我坐在床上擺弄手機,偶然翻到相冊,看到已經過世的姥姥、姥爺的照片,又想到馬上過中秋了,一個闔家歡樂的日子,頓時,思緒萬千,我決定把它寫出來。
嗯。說干就干、我拿出平板,正準備大干一場、大顯身手的時候,還沒吃完飯的爸爸問我要干什么,我興高采烈的告訴他,自己現在才思如泉涌,準備開始寫點兒東西,我本以為他應該會夸夸我的,要知道他可是一直都很支持我的。
……
隨后,便出現了文章一開始的那段對話。
我不知道他為什么會突然這樣,在我印象中他可是一直都很力挺我的,都說,酒后吐真言,看著他那張因為喝酒而漲的通紅的臉,我明白了。
沒事兒的時候,我喜歡寫寫東西,談不上是一篇文章、準確的說應該是隨筆,亦或者說是用只言片語拼湊起來的一段話。我從來都不否認、自己寫的東西沒有亮點,沒有那么多吸引大家去讀的點、更沒有什么閱讀量。對于寫作,我也不懂那么多高大上的東西、就我自己而言,寫作無非就是把自己內心想表達的東西加一些修釋手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大家而已。
我曾經也嘗試著投稿,但是都失敗了。
對于我父母來說,如果你寫的東西不能發表到雜志上,不能被大家所知道,那么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沒有意義的,說白了吧,沒有稿費,你這篇文章就什么都不是。
什么鬼?!!!這都是什么想法。
我媽總跟我說,你天天寫那些東西有人看嗎?開始的時候,我還會和她解釋解釋,后來我干脆什么都不說了,完全解釋不通,反而惹的一肚子氣。
我注冊簡書也就幾個月的時間,開始投稿的時候總是被拒絕,搞的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應該繼續下去了、直到后來,我的文章慢慢被專題收錄,甚至還有一次被推薦上首頁,我真的很開心、開始有了十幾個閱讀量,有人給我的文章點贊,評論,雖然和那些簽約作者動不動就幾百,上千的閱讀量相比、我這有點兒小巫見大巫的感覺,但是、我真的很滿足了,最起碼,我有繼續下去的理由了,不是嗎?
可是、我的父母并不這么認為,他們總是以文章能發表、能賺錢來要求我,要不然就做到這兩點、否則在他們的心里我寫的東西就什么都不是。
第一次我寫的文章被專題收錄的時候,我真的特別高興,或許、對于別人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我卻付出了更多、所以、這次小小的成功,我格外珍惜。
看著消息欄里那短短幾行的文字、仿佛一顆顆跳動的火苗,點燃了我繼續下去的希望、內心激動之情無以言表,想著,等爸媽回來,一定得讓他們看看、我寫的東西還是有人認可的。
……
“媽、告訴你個好消息啊。”
“什么消息?”
“我投稿通過了,被專題收錄了。”
“專題?那是什么啊!?”
“噢,專題就是……我噼里啪啦的解釋一通”
“噢。”
一個簡單的“噢”打破了我所有的幻想、我原本以他們會和我一樣開心的不要不要的,結果、就以一個簡單的“噢”來應付我,瞬間,所有的激情全都沒有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倒了谷底、怎么了?我付出那么多精力去做的一件事,現在終于有了回報,你們就這么不開心嗎?就不能給點兒反應嗎?哪怕裝裝樣子也好啊。
或許,因為我是女生、心思比較細膩。又或許因為我是文科生、對待事情比較感性。我總是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不管是看到的、聽到的還是想到的時間久了一定會忘,但是寫下來的東西是會永遠存在下去的。
不知道從什么開始,我喜歡上了用文字去表達感情、一些不能說的,不好意思說的、開心的、難過的我都想把它們記錄下來,我覺得這也是宣泄情感的一種方式吧。
對于我的父母我想說:“爸、媽寫作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它僅僅是我的愛好而已、我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去發表文章,你們也不用對我報那么大的希望,俗話說的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有一天,我寫的文章可以被大多數人認可,那是最好的、我求之不得。但是,你們的想法真是需要改一改了,難道一篇文章的價值就只在于它值多少錢嗎?對于寫文章的人來說,每篇文章都是經過作者觀察生活,仔細構思,認真打磨出來的一道工藝品。對每一位作者而言,不管文章能不能發表,在他們的心中、每一篇作品都是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都是需要被愛護,被呵護的。”
“爸、媽,未來的日子里我還是會繼續寫東西。”
套用歡樂頌里小蚯蚓說過的一句話,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嗎。
說句自私的。
沒錯、我寫的文章就是發表不了,那又怎么了。
我開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