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都無法想象,我會喜歡上寫作。
從小到大,如果說選擇一門自己最不喜歡和最不擅長的課程,無疑就是語文里面的作文了。不喜歡和不擅長往往都是相關聯的,因為不擅長,才會不喜歡;而也因為不喜歡,才導致不擅長。
但是,慢慢的,我卻有了用文字表達的欲望。
記得上高一時,我開始寫下第一篇日記。篇幅很短,行文也不流暢,文字純粹的大白話,沒什么主題主旨,更談不上文體體裁,僅是把心中所想寫出來,在紙上胡亂畫著一氣而已。
就這樣,我時斷時續地寫了幾年日記。主要在焦慮、煩躁的時候會寫,權當一種發泄。自己和自己對話,有時候更容易理清思路,平復情緒。
突然有一天,我和一位學長電話聊天,談到某一個話題,電話這面,我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引經據典,把我自己的全部想法表達出來,一吐心中塊壘。那位學長聽我說完后,遂鼓勵我把這些寫下來。我微微一怔,這么多年除了考試作文以外,我沒有寫過一篇文章,到了大學更是沒有了語文這樣的學科。對我來說,現在別說是寫文章了,恐怕連書面表達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還是聽了他的話,開始嘗試著寫。漸漸的,寫作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進而變成了一種愛好。特別是今年以來,幾乎每周我都會寫一篇文章,雖然質量欠佳,總算是用心完成的。
作為一名純粹的工科生,我已經喜歡上了寫作。我不是專業寫手,寫作并不會給我帶來任何功利的東西,但卻給了我諸多的好處和快樂。
寫作可以使我更加認真、詳盡的觀察生活、事物的方方面面。以前沒有寫東西的習慣的時候,我觀察事物的習慣通常是“觀其大略”、“不求甚解”。而寫作后,常常會因為素材缺乏而搜腸刮肚,倒逼著我不得不去多思考,往深處和小處思考,這樣才會發現更多的素材。長此以往,我的觀察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同時,寫作可以鍛煉我的羅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的能力。剛開始寫東西的時候,我常常苦于一肚子的話卻不知怎樣表達,就連一個開頭都會讓我絞盡腦汁,抓耳撓腮。而內容的創作就更使我心勞計拙。剛開始寫東西不怕寫的東西質量粗糙,長篇大論卻言之無物,可怕的是寫不出來,因為只要能寫出來,就有改的機會和余地,而寫不了幾行,則一點可能也沒有了。
究其原因,有話說不出,還是缺乏羅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如果把自己的雜亂無章的想法按照遞進、并列或者其他的關系捋清楚,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自然一覽無余;把零散的東西聚合起來,同類的總結歸納到一起,異類的分開,腦海里的想法就像超市里擺放整齊的各種商品一樣一望可知,大的格式和方向確定后,每一個小的段落也是按照這個方法來完成,寫起東西來自然游刃有余。
這樣寫出來的東西質量好壞姑且不論,起碼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流暢的表達出來。久而久之,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也就訓練出來了。
能說的人不一定能寫,而能寫的人一定能說。這里的“說”不是指性格內向外向的意思,而是表達能力。能寫的人表達能力往往很強,在談論到具體事情上時,一定是條理清晰、邏輯縝密、用詞恰當、旁征博引的。
不知不覺,我養成了喜歡觀察生活、勤于思考的習慣。坐車的時候,等人的時候,等等,在空白的時間里,我總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觀察、思考,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寫作還是我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我最開始寫日記就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寫作就像是對著一個人在傾訴,這個人既可以是世界上最睿智的哲學家,也可以是生活經歷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還可以是和自己一樣的普通凡人,這一切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心態。他是我最忠實的傾聽者,無論我心情多么暴躁惡劣,或者焦慮難過,他總是能夠在一旁默默的幫助我擦拭傷口。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我需要,他從不缺席。
寫作也可以培養我的文字能力。之前看書,我通常是只明白書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就行,至于表達方式則從不關心。但自從寫作以后,我深感到詞匯和語言的匱乏,所以我會特別注意書中的用詞以及金句的使用。遇到晦澀難懂的句子,我會把它分解開,弄懂這句話的組成邏輯。經過一段時間,我的文字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
一個人,如果沒有海量的閱讀是寫不出任何東西的。閱讀和寫作是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關系,沒有一定量的輸入,肯定無法輸出。閱讀量上去了,就會順理成章的產生一些想法。就像一瓶水,只有灌多了才會溢出來,而溢出的過程其實并不困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基于自己的淺顯以及寫作的欲望,使我不得不去大量的閱讀,了解各種各樣的事物和知識,這是寫作所帶給我的一個附加的好處。
我始終覺得,雖然我是學理工科出身,但是一定要寫得一手好文章,因為這樣可以使我變得更好、更優秀,也更儒雅。
我希望我能夠永葆對寫作的熱愛之心,一直堅持地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