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應試的技巧會磨滅種種的特點靈感,會武斷的把欲壑難填推向峰頂,但其實發展若沒有糖果的吸引或是物價的漲幅,又如何勾起大多數白丁的類似于逼迫動力的東西?這我認為是應試的局限性,像是固化思想的統一八股文,其實后來我會想世界的面貌僅窺一角便研究大局的大話,講究著舍與棄,從未得到又何來舍棄呢?可笑至極的文章選題。
? ? ? ?但我想著僅僅謀生,依賴著寫著逢迎著分數的作品,而漸漸又謀生不斷升級,進而在路途蘸著熱愛的邊兒,亦是幸運了好多,又有多少是被生活推著,波瀾著,活著生活,我們被教育著的東西很多的矛盾,像是愛著勞動,又在人與人間普見為一己私利觥籌交錯、設步擺營、不擇手段,無不為所用,我愛著終于無所限制的暢所欲言,盡管緘默時時必要。
? ? ? ?而為相對何暢所欲言的國家人們反而暴亂更多呢?這像是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釋會更好一些,自由的痛苦來源于不同,像是《中庸》所言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我有時想著為何古人說著活在當下?有所感當下才是“中”,憶往期來的活不到“中”上,而僅僅“這一刻”,活到了“中”,像是從面缸長久出不來的蟲子,出了面缸,獲得圓滿。打破了限制。
? ? ? ?記得曾聽聞“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我會想著這個意思,去敬畏、理解,中心詞當是無思無慮,我有些感覺像是心理學、或者哲學把人們的思想從表層意識關閉進入超意識層的意思。而平靜的感受當我讀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有所共鳴。
? ? ? ?無思無慮的超脫不常有才彌足珍貴,我記得會有人把人的心態比作生命能量,若是無所分別,像是在面缸里不出來的狀態,而變成了面包、面條、餅干、點心,便是桎梏得有了分別,而我想:有了分別,便有了喜好,而有了喜好,便又有了選擇,而選擇的人們便有了爭奪,而爭奪著,便有了災難。這便是在“困”中的人性彰顯。
? ? ? 其實再多的不平靜,都源于無處定的心,而保持著生命力的源泉,古人說就是保持和道的聯誼,果然和和氣氣的,戒驕戒躁,常是說來聽聽嗎?其實更多的是修來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