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主任陳宇琤老師發微信給我,讓我為世界圖書日推薦一本書的時候,我正在重讀錢穆的《國史大綱》,我想這本書,也正好在今日之潮流下,有新的光大的價值。
圖片發自簡書App
近來有一個新詞,歷史虛無主義。這個詞其實不新,就在錢穆的《國史大綱》前言里,他要求讀本書者,需先具備以下信念:即對本國歷史懷有“溫情和敬意”,“至少不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以往歷史的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委卸于古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就自以為“站在以往歷史的最高之頂點”,那時候出版的古人的書,前言里都在內容簡介之后,將作者貶損一番,說他免不了其“歷史局限性”,請讀者閱讀時注意批判。把批判立在前面,還學習什么呢?
今天,我們更加認為自己“站在以往歷史的最高之頂點”,對歷史缺乏溫情和敬意。
總有人說,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帝王將相史,那是他自己只知道帝王將相史。中國有完備的政治制度史,比如唐代杜佑撰寫的《通典》,記述了遠古黃帝時期至唐朝天寶末年的制度沿革,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九典,共兩百卷之巨。只是普通人很難去閱讀,那就讀錢穆的《國史大綱》吧!
《國史大綱》與其他史書不同之處,是他以政治制度變遷為脈絡,次為學術思想,再次為經濟建設。所以這是一部別開生面的,真正認識中國歷史的書。今天我們處在中國歷史進程的新階段,為之期待,也為之焦慮,錢穆的《國史大綱》,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國家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