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通常會有技能大賽或者是技術比武之類的活動。其中意義不言而喻: 提高職工隊伍素質,促進人才競爭能力,彰顯企業的文化與實力……
當比賽通知下發時,一定會觸動所有人的心,因為比賽不只是比賽,它也是認可、是機會、是途徑。
如同每個少女都懷春一樣,職場中人大多都盼著出人頭地,哪怕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好。
可是實際的情況卻是: 參加大賽的人數遠沒有動心的人數多。
心動卻不行動的人,他們是腫么了?
(1) “前幾名的殊榮,一定是為某某某量身打造的,我才不去當綠葉呢!”這些目光“敏銳”,心思“通透”的人,沒看見社會在發展,企業在進步;沒意識到,一盆連綠葉都沒有的植物,終究逃不過被搬走的厄運。
(2)“又不是學生,我可記不住那些題,更別提隨機應變了,我很滿意現在的工作狀態,才不去丟那人呢。”是呀!《誰動了我的奶酪》里面的哼哼也是這樣,永遠死盯著眼前的奶酪,死守著面前的房間,當變化一點點襲來時,措手不及。
…………因為找著這樣或那樣的理由,這些人的人生偷偷轉了彎,遺漏掉了一些風景。而那些心動并且行動的人呢?他們更關心怎樣才能在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
第一、熟練掌握比賽復習題。
復習題是最原始的資料,是大家統一的起跑線,如何在比賽開始就做到領先,全看對復習題具體內容的掌握程度。為了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甚至出現與標準答案逐字比較進行評分的情況,可見熟練準確地掌握復習題有多重要。
第二、認真對待附加拔高題。
這種題一般不做下發,它能充分考察員工的應變能力及綜合水平,那么怎樣在這一階段取得高分呢?
①理清思路,找到實際生產中的重點難點,全面準確地總結后,作為自己的押題,記住: 全面是重中之重。
②摸清出題人的思路,在全面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問題點進行再加強。
技術骨干、部門領導或上層領導,視角不同的人出題的方向性有很大的不同。技術骨干注重技術,會更偏向于細節;部門領導則綜合性更強一些;對于上層領導,也很有可能從既有的題庫中抽題。
第三、熟悉現場環境,進行模擬操作或答題。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實踐考試,相當于賽前演練。說百次不如做一次,在實踐中才能逐步完善自己的水平,精益求精。
第四、調整比賽心態,做到細、準、穩、快。
對于實力相當的選手而言,比賽拼的就是心理素質,這道理同樣適用于技能大賽。在比賽中一定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認真讀題,理清思路后再作答。
細節決定成敗,逐漸積累起來的細微差異,對結果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細微之處絕對不能忽視。
有時,為了迷惑參賽者,出題人會把已下發的復習問題稍做變形,答題者若不細心審題,就很容易答竄,留下遺憾。
參加了技能比賽的員工,相當于經過了一次歷練。提高了綜合素質,豐富了經驗,拓展了視野。
若能脫穎而出,將會迎來一個嶄新的定位。
倘若失敗了,勢必獲得一次成長。千萬別浪費時間去抱怨什么,縱使你有很多優點,但也一定有不近如人意的地方。多認真分析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做好充分的準備,下次再戰。
最后,送你簡書里的一句話,“你一定要努力,但是千萬別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