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從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6個方面,有理有據的闡述了順從心理學的原理。作者從我們身邊非常平凡、樸實,且共鳴非常大的事例中,層層剖析,抽絲剝繭,賦予了震懾人心的力量。讓我重新認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審視我們相互間交流方式,回憶思考我們每個簡單的行為背后,深藏怎樣的意義。書中的每個案例,都值得我們深思,然而,看完書才明白,原來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進行“沉淀”以及靜心思考之后,會有怎樣的收獲。
最近,我時常有一種恐慌,看著身邊的人,仿佛大家都各有所長,而我卻有點碌碌無為,還常常抱怨工資低,上班煩,希望經常有坐在咖啡廳聊著天,喝著下午茶的閑散日子。讓我寫個文章,我卻對著電腦的word,打不出一個字,曾經,我也是作文經常得獎的人。前兩天朋友圈刷屏的咪蒙的員工,對于每天的工作,每次的任務,都要建立數據庫,分析得失,經常反思,讓我更為心慌!
讀完此書,反省了自己平時的工作中,甚至每天都會遇到書中的案例,然而,我卻完全沒有想過跟黃小污那樣適時適當的思考和整理。缺少了工作中的“靜心”,個人能力徘徊不前,甚至有所倒退,整體渾渾噩噩。縱觀各行各業的人才,大都具有在日復一日的簡單工作中經常思考、反復積淀的習慣,在不斷累積中獲得了超越常人的教育教學能力。正所謂,將重復的工作,反反復復,思考,再思考,在反復,在不斷重復,經驗積累中,才能做到極致!
讀書計劃堅持第7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