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人魚》的票房破了華語記錄,這篇影評早就寫下,因為種種原因遲發(fā),但所幸當(dāng)時寫下文章的心情還尚未逝去。
鄧超這次的角色是個貨真價實的“土豪”,白手起家,為人豪奢,目中無人到常人難以理解。聽奇怪的歌,在辦公室里就能跳起老土的八十年代迪廳里流行的舞蹈,而刻意貼上以顯霸氣和威嚴(yán)的“唇胡”其實很像涂了姨媽色的口紅。這是個有些老套的故事,“霸道總裁”愛上了單純而傻氣的“美人魚”林允,于是為了她不惜拋棄家財,放棄美女,甚至不顧生命,乍一看有點像一篇瑪麗蘇爽文。
有人說這樣的愛情太生硬,完全不合邏輯,可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事情是符合邏輯的呢?這世上的愛情并不全然來自于日久生情,有些時候,它只是一種微妙的感覺。這種感覺來的毫無道理,甚至稍縱即逝。——可能只是因為她顯得有些蠢笨的一句句“你好帥,我喜歡你啊”,可能是因為她忍不住出聲討伐著“是你不懂”的一瞬真實,也可能是她月光下泛著柔和光芒的肌膚和好看的鎖骨;可能是他啃著雞腿突然間就哭起來想念老爸討來的味道;可能是他唱著頗有些諷刺的《無敵》時眼底一閃而盡的落寞……總而言之,在那一刻愛情發(fā)生了,感覺或許已經(jīng)逝去,但卻留下了痕跡。
為某個人一瞬間而心動。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事情嗎?
區(qū)別只是,在周星馳的故事里,他們邁出了那一步,而現(xiàn)實生活里的我們,通常因為種種世俗、種種無奈,將這種感覺放走,于是依舊孑然。所以,這其實正是周星馳的高明之處,他之所以吸引人,是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灰色之后,再替我們圓夢,哪怕只是在電影中。
沒錯,我說:圓夢的前提是看過了灰色。喜之中掩蓋的悲,無序和瘋狂之下隱藏的人性,往往才是最牽動人心弦的東西。而在這個故事中,每個人都在竭力地搞笑著,卻都有著自己的“悲”和“人性”。看似人贏的劉軒,其實很孤獨,就好像屬于他的那個背景音樂唱著的一樣——“無敵是多么地寂寞”。他真的無敵嗎?其實不是的,身家無數(shù)的他甚至沒辦法第一時間趕到心愛的人身邊,因為天王老子也沒辦法戰(zhàn)勝北京二環(huán)的堵車。從這個角度上看,自認(rèn)為無敵的他也是可悲的。美艷動人的若蘭,裙下之臣無數(shù),也曾高傲出口傷人,但被劉軒拋在床上的那一刻,眼里隱約的水光是真的。古老而又神秘的人魚族,想要殺死劉軒逃出生天,最后卻反遭殘忍的屠殺……我們想要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得到,多殘酷,但其實卻是這個世界的真相和規(guī)則。
我們都叫周星馳“喜劇之王”,他似乎總是在無厘頭地搞笑,只是為了博取觀眾的一瞬歡顏。可其實啊,真正好的喜劇絕對不只是一個一個地拋包袱,而是把絕望的東西掩藏在好笑的外殼下,一點點剝給你看。可這還不是周星馳的終點,他的終點是當(dāng)你心生悲涼,幾乎要放棄的最后再告訴你——絕望之下,仍有希望。
人類之所以擁有與眾不同的美麗,就是因為我們總有些固執(zhí)而可笑的堅持。我們多少是信奉著野獸法則的,我們的社會充滿競爭,甚至很多時候彌漫著利欲熏心的味道。但是當(dāng)命懸一線、一切都瀕臨崩潰的時刻,就像人魚奶奶說的一樣,愛會超越一切規(guī)則和界限。那一刻的你,或許在上一瞬間的自己眼中,都是無比可笑和愚蠢的。但是就在那一刻,你卻愿意相信內(nèi)心的直覺,去做一些“傻事”。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哪怕身負(fù)重傷,卻依然要走到盡頭。
2
如果有人問我《美人魚》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我會告訴他,這是一部周星馳的電影。
是的,不需要任何形容,只要說出這個名字,很多人就應(yīng)該已經(jīng)福至心靈。哪怕他沒有出演過一個鏡頭,但卻處處都是他的影子——無厘頭式的搞笑,穿插著一些“莫名其妙”但卻莫名切合的配樂,清純的女主角,可笑又可悲的主人公,和瘋狂的人性。
有人把以上提到的這些東西叫做“老梗”,甚至有一個更加誅心的詞匯叫做“江郎才盡”。可是啊,我卻想要說,這個世界變得太快,十年前的我還是個孩子時,絕對不會想到十年后的今天的我是這個樣子。我們已經(jīng)丟失了太多東西,卻還在無時無刻地追求著“新”,似乎今天的你仍然和昨天一樣是天大的罪過。
可是,“老”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們能保留住的“從前”已經(jīng)太少太少了,周星馳告訴我們:這么多年了,就算那么難,他依然想要保持原來的樣子,依然“幼稚”地搞笑,依然拍著那些令人捧腹大笑又笑中帶淚的故事。就好像是一件精美的漆器,歷盡時間的打磨和人世的滄桑,它的光澤不再如初般奪目耀眼,它的表面也沾了一些浮薄的灰塵,但那些細(xì)致而動人的紋路和那深沉又溫暖的材質(zhì)卻是永遠(yuǎn)不會改變的。
仿佛我們一伸出手,擦一擦,就能一眨眼回到過去。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做“一代人的周星馳”,主辦方邀請了很多人來寫一些文章,演員、編劇、助手……張雨綺說他“靈魂里的少年”從未變過,新一代的“星女郎”林允視他為恩師,而曾經(jīng)在他身邊跟隨的范湉湉則稱他為一個孤獨而驕傲的藝術(shù)家。一直以來,各路媒體對于周星馳的解構(gòu)也從未停止過。仿佛每個人都是他肚子里的蛔蟲,呼吸過的氧氣,對這個人無比了解。
可是啊,多么可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曾真實地了解周星馳,誰都沒有資格自以為是地大肆評論說他變了,更不敢妄論一句“才盡”。我只知道,我能夠通過他的電影觸摸到的那一點點靈魂,依然不曾褪色,一如初衷。
對于我們這些從未見過他,更別提和他說上一句話的普通人來說,周星馳并不是一具真實的可以觸碰的肉體,他更多的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中,他是和我們的青春懸掛在一起的遙遠(yuǎn)星辰——如果用一個不大好聽的詞來定義,他是一個符號,代表著曾經(jīng)某個年代的自己。時至今日,他就像一個鑰匙,只要一提起來,就能打開我們心底關(guān)于“夢想”、關(guān)于“童真”、關(guān)于“愛”的鎖頭。他讓我們想起,原來曾經(jīng)我們也像他電影里的那些小人物一樣,如此相信過這些看起來過于美好的東西。甚至讓我們恍然發(fā)覺,原來那些我們以為已經(jīng)丟失的東西,依然在心底微弱地存在著。
究竟什么是好電影呢?我不懂結(jié)構(gòu)、不懂光影,甚至不懂演技。我也愿意承認(rèn),這部電影不是沒有BUG的——略顯套路的劇情線,戴上眼鏡之后看起來依舊像2D的特效,以及一些沒有前后呼應(yīng)上的劇情,都成為了它不可否認(rèn)的缺陷。
但是,我可能天生不擅長冷眼而客觀地評價一部電影的“硬件”。我只知道,在這個故事里不僅看到了那個所謂的周星馳,也看到了我自己。我們在電影院里時而捧腹,時而含淚,其實就是在為自己喜和哀啊。
這就已經(jīng)足夠了,不是嗎?
所以啊,如果非要我給出一個要看《美人魚》的理由,我想一句歌詞能夠回答:
“把最初的感動巨細(xì)無遺的保留心中,才不容許讓時間腐朽了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