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只字不差的閱讀,發現笑來老師今天回答了5個留言。其實老師也是借此問答的形式論述了5個概念。我結合自身的例子談談自己的思考。
第一,“喜歡的人與還未喜歡上的人”。這是一種新概念,如果用這種概念替換掉“喜歡的人和討厭的人”的概念,那我們將會避免很多坑。因為出差經常打車,所以碰到很多的出租車師傅。師傅里面健談的不健談的,態度好的差的,都碰到過。以前是盲目的跟人瞎聊天,通常因為一句話不對付,就跟人理論半天。現在基本不會給別人下定義了,也不會因為觀點不一致而看不上對方。因為我現在理解了荒謬現象背后是有道理。因此給我節省了大量的注意力。
第二,如果不是同一類人,沒有必要勉強對方認可你。其實想去改變一個人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當面說服就更難了,即便是當面被你說的無言以對,他心底也不會真正佩服的。踐行的過程,可以找同類找戰友,但如果不是同類千萬別勉強。默默進化,蛻變之后,自然會影響到一些人。
第三,分清目標和方法。我也經常被這兩個給搞混淆,比如天天用英語。目標當然是學好英語,能獨立與外國友人英語交流(包括口語與書寫)。聽“天天用英語”只是一種手段一種方法而已。我們不能為了聽而聽,而忘記背后的目標。偶爾忘記聽或錯過,不要過于自責。把真正的問題搞清楚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既然要達到與外國人交流的目標,那就要認認真真的執行“聽課”這個方法,聽的質量很重要,絕對不能去敷衍,否則就失去意義了。另外如果頻繁的落課,就要問問自己時間分配的是否合理了,任務安排的是不是過重,從而重新校正目標。
第四,彈窗列表。通過記筆記,不斷強化自己的條件反射,使之內化到自己腦子里。我已經正式記筆記三天了,雖然時間很短,但是也深深體會到記筆記給我帶來的好處。因為一旦記下來,它就會作為一個永久存儲放在那里,你隨時都可以去瀏覽檢驗。因為人一天要處理太多的事,所有的想法都變成永久存儲實在太難,相反很多想法都是轉瞬即逝的,唯有記下來才是自己的。不然錯過了,就會失去效力,失去意義。
第五,忍住不說與公之于眾的不同。這兩種做法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出選擇。忍住不說,等到大功告成,別人對你刮目相看。如果你享受這樣的感覺,那就選擇忍住不說。公之于眾,選擇讓大家看到,每天都在改變。這樣不會給別人帶來很大沖擊力,但是你享受這種被關注的感覺,那就選擇公之于眾。其實,我認為兩種方法可以結合起來,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通過這樣一個梳理,我發現我對老師提出的這五個概念理解的越發深刻了,而且結合例子,它會變成一個模塊內化到大腦里面。我想我的元認知還真是得到了鍛煉。如果這種方法可以給大家帶來借鑒意義,我將會開心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