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愚者喪失機會,庸者等待機會,強者把握機會,智者創造機會。
2. 所謂驚喜,其實是努力到無能為力之后的水到渠成。
3. 教育研究者不要以挑剔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因為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的,而要學會欣賞,要從每個教師身上學習一個金點子,多與教師對話,從對話中學習智慧。這樣,聽一萬節課,就能學到一萬個金點子。研究者再把這些金點子總結出來,久之,則可成洋洋大觀也。(這也是佐藤學所說,像教師學習,多發現教師的閃光點。)
4.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有功勞的人如果自謙,親近他的人就多;如果驕橫傲慢,遠離他的人就多。評課者應該是“對話者”而不是“審判者”通過對話向上課者學習,從上課教師那里獲得啟迪,增長智慧。)
5. 面對不同的聲音,我們可以表示沉默可以打哈哈,也可以真誠地做自己的回應。我們不能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面對任何權威和專家,不要輕易地點頭,也不要輕易地搖頭,而是想一想他講的究竟是不是對的,然后再想想我是不是可以接受。
6. 走向卓越的老師,上公開課之前,一定要有獨特的 發現,否則,就會活在別人的陰影中,找到自己,上出自己,成為自己,才能演繹讓自己滿意的課。
(找到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7. 無論是家常課,還是公開課,上課的首要目的,絕不是為了展示自己,而是促進學生學習。無論遇到怎樣的學生,都是必須直面的真實學情。一個眼里有學生的老師,應該根據學習起點和學習狀態,對自己的教學做出相應的調整。哪怕再“糟糕”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都不應該埋怨他們。學生的“糟糕”,正需要教師引領。
8.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懂得適度往后退,把展示的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站立在課堂中央。
9. 課并不是聽的越多越好,一千個老師有一個理念,一萬個老師有一萬種風格。不停地聽公開課,就如盡享饕餮大餐,卻無暇研究烹飪之道。容不得你細細回味,下一道大餐撲面而來,聽了太多的課,反而會阻礙自己的發展。
10. 要選擇和自己的教學氣質相契合的課,細細地聽,一遍一遍地聽,從模仿開始,慢慢走向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