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經默默到來了,各大盤點榜單也火熱出爐。算是“恐粉”的我,想分享一下2017年我看過的幾部還不錯的恐怖片。
其實,真不是吐槽大陸的恐怖片,但是光看海報已經讓人完全跳戲,蜜汁尷尬。
散著頭發翻白眼,飄來飄去,冷不丁突然冒出來的網紅臉女鬼不應該是恐怖片的標簽。新穎獵奇的故事,演員的演技,音樂音效的配合才應該是恐怖片的核心。
其實恐怖片和驚悚片還是有一定不同的,恐怖片中一般會有邪惡的亡靈,怪物或者一些超自然現象。驚悚片一般是寫實,懸疑類型,例如變態殺人,多重人格等。這篇分享文就是囊括了這兩種類型,分享了2017年6部口碑俱佳的影片,略有劇透,但不影響觀影。
1.《小丑回魂》
這是一部以孩子為主角的恐怖片,豆瓣評分7.3,上映3天就突破1億美元,打破了《驅魔人》的票房,成為17年恐怖片的大贏家。這部電影講述了1980年被詛咒的德瑞鎮,每隔27年就會有兒童莫名失蹤死亡,而元兇正是一只猙獰的怨靈小丑。
而這次,它盯上了一個由7個各有傷痛恐懼的孩子組成的小團體——“廢柴聯盟”。分別是痛失弟弟的比爾,因有哮喘被母親過度保護的艾迪,被人欺負的學霸本,本身就恐懼小丑的里奇,目睹父母死于火場的孤兒麥克,猶太小孩斯坦以及被父親家暴的女孩比弗利。小丑幻化成他們最恐懼的東西,吸食著他們的痛苦……
這部影片吸引我的是,很多恐怖片目的都是在嚇你,但是這一部卻在告訴你怎么戰勝恐懼。而且這部影片的主角是小孩,所以有許多畫面光線是清晰明亮的,背景音樂也非常輕松歡樂。最搞笑的是,這是我至今為止看到的第一部,在怨靈把洗手間噴得到處是血后,主角們居然通力協作,幫忙把血清理干凈,邊清理還邊聊天的恐怖片。
當然這部也有不足之處,因為孩子過多,有些劇情解釋的不太清楚,比如猶太小孩斯坦為什么害怕一個扭曲女人,里奇對于小丑的恐懼源于什么等等……但是影片營造出的恐怖效果,以及恐怖之后帶來的教育意義都是可圈可點的。
另外影片中小丑每27年活動一次,而這部電影的老版是在1990年上映,距2017年的新版正好相差27年。
老版小丑演員喬納森·布蘭戴斯在2003年他27歲時上吊自殺,而17版《小丑回魂》上映時,新版的小丑演員比爾·斯卡斯加德剛過完27歲生日……
這個劇組跟27這個數字的莫名緣分也讓影片有了更多的驚悚色彩。
2.《忌日快樂》
這是一部有點搞笑的恐怖片,豆瓣評分7.1,劇情上有點是1993年的經典電影《土撥鼠之日》的驚悚版。在芒果TV自制綜藝《明星大偵探第三季》里《又沖不上的云霄》這個故事也是借鑒了這部忌日快樂。
電影講的是婊里婊氣的女主小翠,不斷重復在她生日那天被人殺死又醒來回到當天的故事,這天是生日也是忌日,無限次的被殺,無限次的重返,到底怎樣才能離開這噩夢般的一天?也許只有找到真兇,一切才會改變……
這部影片的看點主要在于兇手是怎樣一次次防不勝防的殺了小翠,小翠又怎樣在一次次被殺中排除兇手,而且在重復的日子里變成更好的自己。因為一開始,小翠真的是作女中的婊婊者,說話不留情面,中傷無視他人,跟有老婆的教授偷情,傷害了自己的朋友,父親,還有真心喜歡自己的人……
但是在每次重生中,這一天是一樣的一天,因為她的改變,卻能變為不一樣的一天,雖然還是被殺,但她也逐漸看清,哪些人是真正關心自己的,哪些是塑料姐妹花。看到影片后面,她終于找到兇手,想最后一次過好生日這一天時,每個舉動都讓我覺得……帥呆了!
最后的結局有點小反轉,但也挺合乎情理。影片的驚悚感不是很足,更多的是啟示感吧。
3.《分裂》
這部影片在16年12月份的時候就在奇幻電影節上映過了,把它歸到2017年是因為它正式在美國上映的時間是17年的1月份,而這部電影又確實值得一看。它是根據真實故事24個比利改編的人格分裂驚悚片。
影片主要講的是3個女大學生被一個神秘男子綁架,而在女大學生拼命想逃出的時候,卻發現這個綁架她們的男人是個多重人格患者,除了主人格凱文外,有23個人格在搶奪著主導權。而最后一種人格叫beast(野獸),是超出人體極限的殘忍,兇暴,嗜血型人格,一旦它主導所有人都將死去。
說到人格分裂類型,我最喜歡的應該還是《致命ID》,更加緊湊和驚悚。這部雖說有24個人格,但影片展示出來只有服裝設計師巴里,潔癖綁架者丹尼斯,女性人格帕特里夏,9歲孩童海德薇還有野獸等8個人格。但這部和《致命ID》的最大不同就是,8個人格由一個人扮演。人稱詹一美的詹姆斯·麥卡沃伊在這部的演技確實大爆發。
在影片高潮部分,一美直接在5分鐘里,僅用表情和說話方式的變化硬生生切換了6個人格,這種實力演技讓人看得非常過癮。人格之間的無縫切換是人格分裂類型的關鍵,同一張臉,要讓觀眾不出戲,沒有杠杠的演技,絕對是會被吐槽的,所以很多影評人都評價一美的演技給這部電影帶來了驚喜。
4.《逃出絕命鎮》
這是一部帶有種族諷刺的恐怖片,豆瓣評分7.5,斬獲多個獎項,可以說是17年恐怖片的黑馬。
影片講述的黑人青年克里斯和他的白人女友露絲處于熱戀之中,但克里斯一直對自己是黑人心存芥蒂。一日露絲邀請克里斯周末去家中做客,身為白人的露絲一家對黑人克里斯不僅沒有反感,而且極度友好,看似完美的家庭聚會變的越來越詭異……
影片的看點在于它不是用冒鬼頭的方式嚇你,而是用行徑詭異的黑人傭人,還有白人對黑人有點變態的熱情相處模式等讓你深思極恐,所有的鋪墊讓影片的懸疑性和諷刺性達到頂點。很多細節真的是看完后二刷才能發現的……
露絲的父親一邊說支持奧巴馬,痛恨種族歧視的希特勒,一邊卻對黑人明碼標價,讓他們成為白人的工具。這種暗歧視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表面上笑嘻嘻,結果暗地里卻對人評頭論足,隔離著,嘲笑著,盤算著他人。
影片中這個黑人傭人的演技簡直牛逼了,很多人都被她嚇的不輕。本身就自帶驚悚的臉龐,加上又哭又笑的恐怖表情,看預告片時我是有被嚇到的。但后來看了影片,知道前因后果后又覺得不是那么恐怖了,還有點莫名的辛酸。
最后克里斯為自保殺出血路時,的確感覺蠻爽的,這也許折射了黑人對于種族歧視的不滿與反抗。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白人看了會不安,黑人看了會有共鳴感并大叫好,而我們看了會是有點懵逼但挺滿意的恐怖片。
5.《紅衣小女孩2》
《紅衣小女孩2》應該是17年讓我蠻驚喜的恐怖片了,因為它的第一部實在是讓我有點懵逼,拖拉又混亂的劇情讓我一度不想看第二部。但刷了2之后,能明顯感覺到導演除了想要嚇人之外,對故事的敘述比第一部更用心了。
這一部終于揭開了紅衣小女孩的身份,講了3個不同處境的母親。一個是紅衣小女孩的生母林美華,在痛失女兒后,執念讓她把女兒變成了魔;一個是在第一部失去老公,奶奶和小孩而變得瘋癲的母親沈怡君;還有一個是被性侵后未婚生子,在發現女兒也未婚懷孕后,執意讓女兒去打胎的社工師李淑芬,影片從單純的恐怖片逐漸延伸到了母子親情之間的救贖。
這部影片的看點還是挺多的,首先是許瑋寧貢獻了名品演技,真不愧是去沖金馬獎的人,讓觀眾看到了戲路更加開放大膽的許瑋寧;
其次是影片中融入了鬼鎮卡里多游樂園,臺灣民俗里的神明虎爺還有常見的炸轎儀式“吃炮”等,讓影片的內容更加豐滿具有可看性。
雖然影片中還是有一些槽點,比如被神明虎爺附身的男孩林俊凱,最后居然能從人變成一只3D虎,特效依舊5毛錢,楊丞琳飾演的母親讓人有點出戲外,影片在燈光,音效,氛圍的營造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到最后,妹妹詠晴拉著紅衣小女孩告訴她,她不是怪物,媽媽從來沒有忘記她的時候,的確是讓我有點淚崩了,所以這部影片從恐怖跨到煽情還是蠻成功的。
6.《安娜貝爾2:誕生》
作為恐怖大師溫子仁的小迷妹,最后壓軸分享一下在17年由他監制的恐怖片《安娜貝爾2》。當初我看招魂的時候,看到這個詭異的玩偶,就覺得應該得有一部電影來講它。后來14年出了《安娜貝爾1》,著實是讓我失望的,故事很生硬,女主不作不死的收藏了這個娃娃,搞得差點害死自己的孩子,還得讓鄰居替她死來換回小孩,這個劇情也是坑爹了。
但安娜貝爾2的故事明顯就走心多了,講述了因為車禍而喪失女兒的一對夫妻,悲痛多年后決定把自家房子當做孤兒院,收留了修女夏洛特以及她收養的6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孩珍妮絲由于好奇打開了房主死去女兒的房間,放出了惡靈,引發了一系列恐怖的故事。
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4,但是如果你純粹想看一部嚇尿的鬼片,這部典型的溫式恐怖片絕對能滿足你。看他的恐怖片會有一種繃緊感,你知道他會嚇你,但卻不知道在哪個點,大嚇還是小嚇,所以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你既期待又害怕。
而且這部終于沒有驅魔人的角色,任憑惡靈作祟,整部片子看惡靈怎么嚇人屠殺,比起溫子仁其他同類型的影片,這部帶來的驚悚和絕望感要更深。影片最后還和第一部做了一個小關聯,也算是把整個故事的線索理清楚了,還有一個小彩蛋,讓你看到了真實故事里的安娜貝爾玩偶究竟長什么樣,所以這部恐怖片我個人還是非常推薦的。
2017年的恐怖片里,這6部算是我看到的非常喜歡的,2018年,期待有更好的恐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