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高考的一門大科,一定程度上主宰著考生的命運,一直受到高中老師學生和家長的高度重視。高中,初中,小學這三個不同的學段,對英語教學也采取了種種措施,但由于學段的差異,老師們對不同學段的教學不甚了解,導致高中老師曾抱怨初中老師把三四十分的學生教進了高中,初中老師抱怨小學沒有打好基礎,升入初中孩子興致全無,而小學是起始學段,老師沒的抱怨,只能抱怨孩子爹娘了。小學初中的課堂教學模式截然不同,小學英語老師跟初中英語老師都存在頗多的困惑,今天上午,教研室針對小初銜接問題在實驗學校召開了專題會議,旨在幫助老師們走出困惑,實現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的完美對接。
會議由小學英語教研員于淼和初中英語教研員王香緒主持,小學初中每校一名英語老師參加。會議共有三項內容:一.小學初中老師交換學段聽課,評課,議課。二.針對英語教學現狀,分組討論,提出困惑。三.總結建議。
我們小學英語老師聽了實驗學校卓海燕老師七年級的一節課。七年級的課堂給我們的感覺是安靜,有條不紊。這節課背誦課文,聽寫單詞,新課講授,聽力練習,句型轉換等,聽說讀寫全面覆蓋,是我們小學課堂望塵莫及的。
卓老師原先任教小學英語,她說小學重視聽說,培養孩子興趣,而初中聽說讀寫齊頭并進,培養孩子技能。初中英語老師非常欣賞小學英語課堂,但他們覺得節奏太快,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時間,細節處理不夠完美。小學英語如同蓋房子打地基,要堅固,所以用大石塊填充,而初中才是真正的工程,要講求細節,用小磚塊堆砌。這個比喻確實恰當,小學學的知識是個框架,小學要求學生感知,不講語法,初中才填充血肉,初中才對詞性句子結構展開學習。所以初中老師不要吹毛求疵的指責小學老師語法講的不精湛。初中老師恍然大悟,五蓮中學卞老師說,怪不得覺得聽小學英語課總感覺有層窗戶紙沒戳破,聽課的老師都著急,原來只讓學生在語境中感知。實驗學校仲維菊老師是2015年從初中英語老師成功轉型為小學英語老師的。她的講話激起了小學英語老師的共鳴,也回答了初中英語老師的困惑。她說,自己在初中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小學學了四年英語,到初一就出現不及格呢?并且兩極分化嚴重。她說來到小學仿佛是掉到了萬丈深淵,一下子教六個班的課,從教學方法到組織課堂無疑都是對自己的莫大挑戰。她從小學英語老師課時多,班課時少,跨年級教學,任務重,以及學校后娘般的考核待遇聊起,把小學英語老師跟初中英語老師的心拉到一起。不但教學模式不同,考試模式也不同。小學教學努力讓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體現在考試中就是題的難度相對較低,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初中則不同。曾有人戲說,小學教的是揉面,考試就考揉面,初中教的是包水餃,考試卻考包包子,高中給你一口鍋,讓你做出滿漢全席來。我猜這絕對是個高明的廚師說的,但卻非常形象好的到處出了不同學段教學與考試的關系。
我們小學初中英語老師分成南北兩組,提出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并對以后的教學提出建議。項目部負責人卞老師幽默風趣,提出幾點建議,一.初中必須把音標砸實。音標究竟在小學掌握還是初中掌握?這一直是有爭議的問題。初中教研員王香緒說,小學已經接觸到兩套字母系統,如果再加上48個音標,孩子更會一塌糊涂。二.砸實單詞。單詞就像蓋樓的鋼筋水泥石子,想盡各種辦法背單詞。三.閱讀和寫作上下功夫。同時他還指出小學英語批量生產的教學思維,嚴重鈣化了一部分孩子。小學老師一定在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上給初中老師帶好路,一定把字母規范書寫,盡量不要丟下所謂的“小男生”,盡量縮小兩極分化嚴重現象。老師們提議,以后六年級老師跟七年級老師要多交流多聽課,相互磨合,讓孩子平穩過度。研討會最后由于淼和王香緒總結,我們都要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讓更多的五蓮孩子升入理想的大學。
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英語的教學也是這樣子,唯有給學生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相信英語學習的這棵大樹把根深入扎到學生的學習習慣中,相信以后的英語學習定會如魚得水,成績斐然。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攜手并進,實現接力棒的完美交接,讓左手到右手的距離化為零。
? ? ? ? ? ? ? ? ? ? ? ? ? ? ? ? 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