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臺州天臺,這里出了一個破鞋破帽破鞋破衲衣,瘋瘋癲癲的高僧,人稱活佛濟公。這里的人都是一心向善。
這里有一個大戶人家姓王,大家都尊稱他為王大善人,王家世代經營著一家珠寶店,很多的珠寶首飾被達官貴人看中,有的則是送往宮里,供后宮的妃嬪挑選,因此,王家是家大業大,家財萬貫,不愁吃喝。
但是王家有一個規矩,那是自王家建府以來就刻在府里的,那就是“日行一善”,王家的后輩都遵守這個規矩,修橋補路,開設善堂,施粥于窮人,做到了達則兼濟天下,受到了整個臺州人民的愛戴。
現在王家的家主名叫王小明,也把“日行一善”刻在骨子里。雖然已經年過半百,看起來卻像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人,大家都說王小明平時行善積德,才會這樣,將來必定長命百歲。
一天,王小明準備去城東的珠寶店去看一看,一路上,鄉親們都熱情問好,甚至給王小明各種東西,邀請入內休息,王小明想到天色不晚了,就紛紛拒絕,短短一刻鐘的行程,硬是走了半個時辰,可想鄉親們的熱情。
在半路上,為了快一點到達店鋪,王小明決定走走小道,在一處小巷里,一位年輕人攔住王小明的去路"王大善人,您這是到哪里去?我剛想去府上找您。
“王小明快速打量對方一眼,看著對方衣著樸素,仍然沒有輕視之心,但是又確實不認識眼前之人,心想可能是以前幫助的人,就客套的說道:“我去城東的鋪子,有點事情,你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嗎?”
那人對王小明說道:“王大善人,我家老爺過世,我家少爺讓我專門來請您前去赴宴吃席。”
由于王家的名聲在整個臺州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只要是喜喪都會前來請王大善人前去吃席。
王小明聽到那人的話也沒有覺得奇怪。不過王小明還是問了一下具體情況好準備送禮,否則會讓人看了笑話。
問清楚以后,王小明才明白過來。這次前來邀請的人家姓趙,去世的趙老太爺已經百歲高齡,是喜喪。
而且趙家與王家有過交集,在趙老太爺還年輕時,趙家還是破落,趙老太爺在街頭乞討,王家長輩送了對方一個碗,還有一筆錢,后來趙家就是靠著這個碗和這筆錢得到機緣,最后飛黃騰達,成為富甲一方的商人。
在趙老太爺臨終前留下話:“待我死后,把這碗交還給王家,否則我死不瞑目。”
王小明得知趙家和自己家的關系后,也露出疑惑的神色,贈與趙家碗的事情,王小明小時候聽爺爺說過,但是多年來一直沒有聯系,現在突然還碗,讓王小明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是還是決定前往。
那人走后,王小明繼續前往城東的鋪子,宴席安排在明天晚上,今天還是該干嘛干嘛。
到了店鋪門口,王小明在店鋪面前看到一個手持破碗,渾身臟兮兮的乞丐蹲在門口。
鋪子的掌柜李三看見東家到來,趕緊出門迎接,看見蹲在門口的乞丐,李三直接開口要把乞丐轟走:“臭乞丐,趕快走,這里是你能待的地方嗎?趕快滾遠點!”
王小明看見掌柜李三口出惡言,頓時臉拉下來,制止掌柜李三的話,并且親自對乞丐行禮道:“多有抱歉,您是遇到什么難題了嗎?”
掌柜李三見東家王小明的做法,頓時面無血色,李三知道東家最不喜他們小看人,于是立馬解釋道:“東家,我知道您是大善人,可是他已經在這里好幾天,我給過他吃食,他就是不肯離去。”
乞丐抬起頭,他的臉上滿是丘壑,胡須已經花白,臉上有很多污泥,衣服單薄,在這冬天,老人在瑟瑟發抖,如果在這樣下去,恐怕撐不過今晚,于是對李三吩咐道:“把這位老伯扶進去,燒點熱水給老伯洗個澡,再給老伯一件厚衣服。”
老者被李三帶到后院,吩咐伙計燒水洗澡,等老伯梳洗完后,王小明遞上一杯姜湯給人:“老伯,你有什么困難但說無妨,我能幫你的,我一定幫你。”
老人捋了捋身上的衣服,對王小明笑道:“王大善人,我在在這里是專門等你的。”
“等我?”王小明有一臉疑惑。老人沒有賣關子,露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轉過身對王小明說道:“近來可曾有人請你吃席?”
王小明露出吃驚神色,又在暗中打量一下老伯,但仍一無所獲,轉而說道:“對,剛剛接到邀請,老伯你是如何知道的?”
老人看著地上的破碗沒有說話,只是笑了一下,王小明瞬間明白老人的意思,對李三說:“把堂屋里的那個碗拿出來!”
李三倒是不同意,對王小明說道:“東家,那個碗可是您的最愛,那是宮里賞賜給您的,你平時最愛拿在手里把玩,如今把它送人怕是有所不妥吧?”
“一個碗而已,快去拿。”李三一臉不舍的把碗遞給老者,李三知道這個碗價值千金,平時自己想要看看,東家都不讓,如今卻白送給一個乞丐。
老人把碗拿在手里把玩一下,對著王小明說道:“老夫從來不占人便宜,既然得你贈碗,那么我也把我的碗給你,這碗你隨身攜帶,能保你一命。”
王小明雙手接過碗,如得珍寶,對著老人感激涕零,看得李三一陣一陣的,不知如何勸阻東家,以為東家受到老人的欺騙。
王小明吩咐李三準備一桌好酒好菜,待老人吃飽喝足以后,老人大笑著飄然離去,王小明追出去卻不見蹤影,王小明心想遇到活神仙,于是把破碗隨身攜帶。
而李三看到則后悔不已,一想到與老人打過幾天交道,卻沒有一雙慧眼,識不了人,心中憤懣不已,想到榮華富貴與自己失之交臂,心都在流血。
王小明把碗收好,對著李三不滿的道:“老李,你已經跟我十多年,是我的左膀右臂,我曾多次告誡你不要以貌取人,這次就算了,要是還有下次,你自己卷鋪蓋走人。”
李三只得在一旁承諾到:“是,東家,我一定不會再以貌取人,如若有下次,不用您趕我,我自己走。”
王小明離開鋪子,回到府上,把今天的事情告訴妻子,他妻子說:“臺州有活佛,這可能是佛祖看你行善積德,算到你有劫難,故意下凡考驗你,幫助你度過劫難。”
王小明也深信不疑,把碗放好,想了想明天吃席的事情就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下午,王小明特意挑選了禮物前往趙家,從王家到趙家,中間有十里左右的路程,王小明沒有隨從跟隨,一個人帶著禮物,走走停停,到地方時天已經黑了。
王小明到趙家門口,趙府的管家趙立就迎上來,接過王小明手中的東西,替王小明引路,帶到趙家公子趙勝的面前,對趙勝說道:“公子,王大善人來了。”
趙勝立馬對王小明行禮道:“王大善人能來吊唁祖父,祖父泉下有知,定然開心萬分。王小明也悲痛道:“聽聞趙老太爺與我家長輩有過淵源,承蒙掛念,我今天才能以后輩的身份來送老太爺最后一程,這也是我的榮幸。”
趙勝聽后趕緊回答道:“那我就冒犯叫你一聲王伯,現在已經開席,請跟隨我來,里面為您留著位置。”
王小明跟誰趙勝往里屋走,發現大廳里已經坐滿,很多人已經在喝酒劃拳,這時,一個老婦人走過來,身邊有幾個丫鬟攙扶。
老婦人走到王小明面前,作揖道:“王大善人能來參加宴席,我趙府真是蓬蓽生輝呀。”
王小明趕忙回禮道:“老夫人說笑了,能以晚輩的身份參加百歲老人的喪宴,是我的福氣。”
老婦人與王小明交談一會兒,趙勝就對王小明恭敬道:“王伯,請隨我來,里面位置已經安排好了。”
王小明點點頭,對老婦人打了一個招呼,就跟隨趙勝前去,只見桌上都是一群年紀較大的人,見王小明疑惑,趙勝說道:“這里都是本家長輩,乃是特地安排。”
王小明點頭示意,因為是特意安排,王小明感動不已,已經多年未見,趙家還把自己當作子侄輩對待。王小明落座以后,有人舉杯對王小明說道:“王大善人,我敬你一杯,當年要不是王家的照顧,我們趙家也不會有這么大的家業。”
王小明也順勢端起酒杯,說道:“在座各位都是我的長輩,就不要叫我大善人,稱呼我的名字即可。”
說完,王小明想要喝杯中酒,但是王小明突然聞到杯中的酒像水一樣,一點酒味沒有。
王小明就留一個心眼,把酒悄悄的倒在地上,沒有喝。桌上的人紛紛向他敬酒,王小明疲于應付,就借口走得急,又喝下許多酒水,現在想要去小解一下。
王小明站起身來,掃了一下桌上的菜,發現桌上有九個菜,但是均是涼菜,王小明疑惑不解,因為按照習俗不應該只有涼菜,而且不能有湯和粉絲之類的菜肴,這更加深了王小明的疑惑。
王小明趕緊走出包廂,遇見趙勝,于是對趙勝說道:“桌上為什么全是涼菜呀!”趙勝卻不知情似的說:“沒道理呀,菜是我送過去的,不可能全是涼菜啊?”
王小明以為自己看錯,但看到趙勝嘴角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后,王小明頓時汗毛豎立,王小明含糊其辭的說道:“對對對,可能我酒喝多了,看花了眼。”
王小明就朝廁所的方向走去,內心卻在思索自己好像進入了陷阱,自己該如何破局。王小明突然摸到懷里的碗,心神就定了幾分。
路過院子時,看見院子里插著的白旗和蠟燭,心里還是難免多想。在廁所,王小明有了尿意,于是解開腰帶準備小解,突然懷里的碗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王小明停住動作,眼睛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就連準備脫褲子的動作都停住了。
原來,在碗掉在地上的一瞬間,他發現院子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孤墳。碗正扣在孤墳的墳頭,王小明趕緊束好腰帶,低身撿起碗,把碗牢牢抓在手里,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樣。
王小明撿起碗的一瞬間,院子又出現了,就在王小明還驚魂未定的時候,只聽一聲爆喝:“偽善人,你拿命來!”
然后一根拐杖在王小明眼前放大,王小明聽了恢復清醒,立馬朝旁邊側身躲開。王小明對打人的老婦人說道:“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為何要置我于死地?”
老婦人一邊打一邊說:“這是你先輩犯下的錯,他們如今已不在人世,我當然要找你報仇。”
王小明在身形矯捷的躲開揮來的棍棒,王小明一邊躲閃一邊說道:“如果先輩有什么地方得罪于你,做得不好,我代先輩給你道歉,冤冤相報何時了。”
“住嘴,我今天就是揭穿你們王家偽善的面孔,什么日行一善都是騙人的。”老婦人說道。
別看老婦人年紀大,身手卻十分敏捷,要不是王小明仗著自己年輕,還真躲不過老婦人的攻擊。
“來人,把他給我圍起來。”話落,一群人摩拳擦掌的向王小明靠攏,王小明仔細一看,這不是剛剛一桌喝酒的人,其中領頭的人正是趙勝。
王小明開始慌了,手里還緊緊攥著那個碗,但是一點用的都沒有,王小明絕望了,雙拳難敵四手,在眾人圍攏之際,對著老婦人說道:“今天我是跑不掉,可否讓我死個明白,不至于當個冤死鬼。”
“好,既然你問了,那我就讓你死個明白,你要怪就怪你先輩見死不救。”老婦人說道。
原來,當年王小明的祖母生了一場大病,經高人指點,需要百年以上的人參做藥引才能活命,恰好當年城西藥鋪有一顆三百年以上的老山參。
王小明的的父親就花高價買了人參,做藥引,想要救回母親的性命。而那時,趙家的兒媳難產,也需要人參吊命,否則就是一尸兩命,但是趙家沒有錢,聽說王家把人參買了,就去王家府前跪求王家能把人參拿出來給兒媳救命。
王家買人參也是救命,就沒有同意趙家的請求,趙家以為是王家看趙家沒有錢,所以不肯拿人參出來。
趙家老太爺跪在王家門前發誓,只要王家肯施舍人參,趙家一定世代做牛做馬報答王家。
王小明的父親見趙老太爺這樣,雖然有心施舍人參,但是想到母親還在等人參救命,就一咬牙,給了趙老太爺一些銀子和一件剛剛得手的古董碗后,就離開了。
最后,趙老太爺的兒媳婦和腹中胎兒都因為沒有人參吊命雙雙去世。老婦人正是趙老太爺的妻子,而趙勝則是那腹中未出生的孩子。
老婦人對王小明說道:“你們王家世代都是大善人,怎么到了我家就見死不救,枉做大善人,簡直虛偽至極。”說完,老婦人手中的拐杖朝著王小明的天靈蓋砸去。
這下要是砸中,王小明非死即殘。就在這時候,一道金光從王小明手中的碗里迸射出,把老婦人的拐杖擋在王小明額頭前。
然后一道人影出現在王小明身邊,這人正是昨日給王小明碗的那個乞丐。老人看了一下眾人,然后對王小明躬身道歉:“王大善人,讓你受驚了。”
然后對眾人說:“這些年是我們誤會了,王家沒有欠我們的,是我們執著了。”趙勝不解的說:“祖父,這到底怎么回事,當年要不是王家見死不救,我和母親怎么會死,祖母也不會傷心過度而去。您是糊涂了嗎?”
原來這老者正是趙家老太爺,他聽了趙勝的話后,搖搖頭,事情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當年,王小明的父親把人參帶回家里,并且說出此事,母親卻說:“你糊涂呀,能救兩條年輕的生命,為何不救,你這讓娘如何有臉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快去,找到那人,把人參送去,千萬不要耽誤。”
王小明的父親跪在母親面前:“娘,孩兒求求你,吃下人參,我不能看你死在我面前啊。”
母親聽了堅決不肯服用人參,對王小明的父親說道:“自王家建府以來,我們王家一直履行日行一善,不論尊卑,今天我的命能換兩條命,值了。”
王小明的父親知道母親的性格,于是派人尋找趙家的人,但是沒有找到。母親也不肯吃藥,就這樣,母親死在自己的面前,王小明的父親悲痛欲絕,于是把人參放在大廳,時刻警醒自己。
趙老太爺生前一直痛恨王家的人,但死后在閻王那里知道自己一直錯怪了王家,又得知妻子不會善罷甘休,于是便回到人間,就下王家的后人。于是趙老太爺就在店鋪門口等待王家后人,用破碗來點醒王小明。
趙老太爺也知道王家積德行善是從心底出發,不需要理由,所以當年那件事才少有人知。
趙老太爺留下的碗可以救王小明一命,破除幻境,沒曾想王小明一直手不離碗,導致破除的幻境又重新出現,這才不得已出手相助。
趙老太爺對家人說道:“現在你們明白了嗎,是我們錯怪了王家。”
老婦人不愿相信,開始變得癡狂,不顧趙老太爺的阻攔,執意要殺死王小明,趙老太爺出手阻止,被癲狂的老婦人一掌轟飛。
就在老婦人要碰到王小明時,從王小明的身體里出現一只白虎,白虎上坐著一個羅漢,正是伏虎羅漢。降龍羅漢在人間歷劫化作濟公和尚,而伏虎羅漢也到人間歷劫,投胎為王小明。
伏虎羅漢一聲:“阿彌陀佛”,讓老婦人平靜下來。
伏虎羅漢對著趙家的人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們都投胎去吧。”
趙家眾人紛紛鞠躬,然后化作一道道金光消散在伏虎羅漢面前。伏虎羅漢對著地上的王小明說道:“既是來歷劫,感受人間的冷暖,醒來就忘掉這段事情。”
等王小明醒來,發現自己正在城東的珠寶店,手里拿著破碗,頭痛欲裂,而劉三在一旁高興道:“東家,謝天謝地,你終于醒了,你都睡了一整天了。”
王小明總覺得忘記了什么事情,但就是想不起來,于是也沒有再多想。王小明回家,把破碗放在那棵三百年的人參旁。
寫在最后
希望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不要道德綁架,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