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放眼忘盡今天各大媒體的花樣文章,多是圖文相配模式,如此便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讀者的眼球。標題當頭必是時下熱點,清晰明了,圖片直擊左腦,怎能不讓人忍俊不禁。
? ? ? ?這樣的現狀依賴于攝影技術的超速發展,再加上各類人才匯聚,才建立起如此大的市場。我也不是反感此行,相反我覺得圖文并茂的內容確實更利于人吸收。文字有魂,畫有靈。兩者的結合是趨勢,是必然。可是就像男女存活在這世上,未曾遇到注定伴侶之前是要勇敢面對孤獨,尋求成長,方得姻緣。所以文字與畫,它們都要好好走一段自己的路,才能好好結合,沒人單獨去醞釀它們,總是將它們湊在一起,是會阻礙發展的。
? ? ? ?在大概念里,文學與畫作同屬藝術。它們本是相互獨立而又互訴衷腸的一對。文學是語言藝術,靠文字傳達思想,情感。而畫作是表象的藝術, 它是通過視覺與你的思想,情感對接。大腦中有掌控著它們的不同位置。相比文字,畫作更加直觀,而文字需要人的自我消化才能領悟,能識才能讀。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畫作以更快的速度得到傳播,文學卻是在斗爭中才得以延伸。如今攝影技術所向披靡,語言、文字卻偶有退化之勢。就中國漢字而言,書法早已褪去浪潮,文章在行文用意上也頗為隨性。反觀國外,廣告借助字體,畫面大行其道,文化層層滲透。我也不是鄙夷文字的日漸粗陋,任何文化的發展都會是多姿多彩,只是人們似乎很難再賞心悅目地品讀文字確是事實。
? ? ? ?生活方式也依靠互聯網輸出的精美圖片侵襲著人們的思想。或歐式,或美式,或日式,當然也有新興中國風。極簡是統一了這不同風格的同一種表達方式,人們似乎更加相信這些圖片的徒有其表,而忘了生活的語言。他們無法用語言去明確分辨,只能依靠圖片自己感受。人們忘了這些風格或許始于他們的語言文化,他們的表述方式決定了表現手法。如果人類再也無法述說那誰也不會懂得什么是美。如果有一天文字再也無法述說出不同,只剩下心領神會,文化還會是我們所主宰的文化,而不是物質所主宰的文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