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加入一個英語群學習每天打卡,周六群主要求打卡內容看電影《怦然心動》寫感受。 晚上下課之后,10點已很困,卻全程看完了75分鐘的電影,很小眾,無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清新、明澈、美好、愉悅,毫無原因地,我心臟就那么漏跳了一拍,所以值得推薦去看一下。
故事講一個女孩、一個男孩、一棵梧桐樹、一筐雞蛋、和一個企盼但未出現的初吻的故事。 7歲開始,男孩布萊斯全家搬家到女孩朱莉安娜·貝克家對面做鄰居。朱莉安娜一見鐘情布萊斯,她迷上了男孩藍色清澈的眼睛,而男孩卻羞澀、完全無感。
而在以后的日子,導演羅伯萊納分別用朱莉和布萊斯的口吻來獨白,以不同的角度,描繪著同一個故事。 女孩一直以為男孩羞澀、不善于表達,所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和想法去表達自己,而男孩去逃避、甚至厭煩、想逃離。
???????? 一天,朱莉安娜爬到了一棵高高的梧桐樹上,在這棵樹上能看到整個世界,所有一切都在她的眼里,她迷戀著這獨一無二的時光和快樂,她想分享給自己喜歡的人。
?想起了樸樹的《清白之年》的歌詞---最初的那些春天/陽光灑在楊樹上/ 風吹來 閃銀光/街道平靜而溫暖/鐘走得好慢/那是我還不識人生之味的年代/我情竇還不開/你的襯衣如雪/盼著楊樹葉落下/眼鏡不眨/心里像有一些話/我們先不講。。。。
流年之間,青春的美好與浪漫,歡樂與喜悅,衣如白云黑發如永夜,清澈美好的日子。。。
“Some days the sunsets would be purple andpink. And some days they were a blazing orange setting fire to the clouds onthe horizon. It was during one of those sunsets that my father's idea of thewhole being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moved from my head to my heart.”
有時落日泛起紫紅的余暉,有時散發出橘紅色的火光燃起天邊的晚霞。在這絢爛的日落景象中,女孩慢慢領悟了父親所說的整體勝于局部總和的道理。
但布萊斯卻覺得這個女孩太奇怪了,怎么能癡迷一棵樹呢,還在樹上會興高采烈地告知巴士還有幾站到,甚至覺得朱莉安娜是不是愚蠢。特別是當要砍掉這棵樹的時候,朱莉安娜緊緊抱著樹不肯下來,驚動了警察,被上了報紙頭條。
這時候女孩的父親爬上樹對著女孩說:“世界再美好的風景也不過我女兒的生命。時間到了,寶貝。”-----很為這樣的父愛打動,同時她生長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父親有責任心(省吃儉用養活智障的弟弟)、母親(善解人意、理解女兒)、兩個哥哥熱愛音樂和生活。當夫妻雙方吵架的時候,會給孩子道歉,并會告訴孩子不是你的錯,我很愛你的爸爸(媽媽)。
事情發展的高潮是一筐雞蛋,女孩養了幾只雞,除了賣給鄰居,就想分享給男孩,卻被男孩一家人討論有可能有細菌,被男孩偷偷倒掉,結果女孩發現,深深地傷害了她。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世人萬千種,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女孩覺得當觸及她自尊的時候,她開始反省和努力。當她明白自己家的庭院常被鄰居嘲笑之后,一個人開始整理,修剪。她沒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勇敢的去改變。人們戀愛和自尊是對等的,不能退而求其次,在觸及到人格尊嚴時,就該放下那個傷害你自尊的人。
在與父親、叔叔以及布萊斯外公等人的多次經歷中,朱莉內心不斷成長,對事物、對感情逐漸構成自己的認知,此時她對布萊斯的感情也漸漸變淡。直到她慢慢疏遠布萊斯時,布萊斯卻開始在乎朱莉。他從報紙上看到關于朱莉的報道,在學校展覽會上看到朱莉的項目一舉奪魁,從外公那里慢慢了解朱莉的性格與家庭,竟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她。幾經內心的糾葛,他最終敢于正視自己這份懵懂的愛,向朱莉坦誠自己的錯誤并在朱莉家的庭院里為她種下一棵梧桐樹
溫暖,陽光,讓花樣年華的我們體悟初戀的青澀完美,讓青春已逝的人們重溫蔥蘢歲月的歡喜憂愁。怦然,有時并不僅僅僅是心動,或許那是一種,當你遇到那個人的時候,才能體會到的一種感覺。
生命中總會有車如流水馬如龍,會有人面桃花相映紅,會有眾里尋他千百度,但是其實那些外表最出眾的并不必須是最愛你的,最愛你的也并不必須是最懂你的,反之當你最需要的人出現時,那些你曾在意的其他一切都化為浮云。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怦然心動。如未相遇,則靜靜等待;有幸與之,請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