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兩周前關注了公眾號:圈外。貌似是永澄老師的公眾號里推薦的。
之后便看到今天會有一場新書簽售會
于是便到了現(xiàn)場。
在現(xiàn)場,圈圈老師回答了讀者關心的問題,她現(xiàn)場應對如流的表達能力和親和力,讓人很樂意聽她講。
到了簽名環(huán)節(jié),我拿著書讓她簽名,并告訴她我的轉型,和開始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做法之一有開了一個公眾號,她說很好,保持努力。
之后又聽了她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丹丹老師在解答一些讀者的疑惑,因為她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之前幫她做過書的插畫師,在大眾點評當過產(chǎn)品經(jīng)理,所以現(xiàn)在和她一起在創(chuàng)業(yè),做圈外的在線教育課程。
分享會上說到這本書是“術”,而市面上教的很多是“道”“器”,比如告訴你人生 道理,告訴你如何使用番茄工作法,列清單,可是很少有說如何做,黃金圈理論,要從最里面的Why再到How,最后是What。
想起我從2016年9月開始在網(wǎng)易云課堂上買了少毅老師的玩轉印象筆記,開始正式使用印象筆記以來,先后用了日程表、番茄工作法、清單打鉤等之類關于“器”的東西,之后覺得需要方法了,便開始買書看,看了李笑來《七年就是一輩子》、《刻意練習》、《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到最后我迷茫了,覺得看了這些方法論到底是為了獲得什么,達到什么目的,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這么做對未來的我有什么好處。這時我就報了蕭秋水老師推薦的課程,里面有永澄老師的目標管理,他說,目標管理就三步:渴望要,一步一步,達成。讓我們想一想之前有沒有這種經(jīng)歷,我一想,好像沒有,只有三年里,為了養(yǎng)生,自己燒飯吃,拍了好多照片,但這個行為是無意識的,只是單純地想記錄下美好的美食,分享給認識的人,說,看,我做的飯菜還不錯吧,僅此而已。
所以我是倒著來的,從器找到術,最后尋找道。但可幸的是,我經(jīng)歷這個完整的過程,接下來的就是好好確立自己人生的意義,用正確的方法,練習的心態(tài),去一步一步達成自己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