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直以來我們對這個詞都是知道的,可是,到底什么時候我們才會去明白、懂得她的真正含義,并且不止是懂得還要去實踐,去真正做到去珍惜我們身邊對我們好的人,對我們有意義的事。
? ? ? 真正要問我為何有此感受,是源于兩件事吧。如果你對我說有一個好的消息和一個壞的消息要告訴我,我一定毫不猶豫先選壞的那一個,所以先說一件讓我有教訓的事。作為一名師范生,我們學校有頂崗支教,至于去的地方則由學校來定,根據生源地和個人意愿來決定,當然最終的決定權在導員身上,我們的大學班主任。剛知道時我本著隨緣的心態,隨便去哪都行,但由于舍友家庭原因要去找導員,所以我認為說去給自己也爭取一下,在哪里提了自己的意愿,當然導員也是口口聲聲答應,為了確認硬生生的在辦公室磨了一個多小時,結果第二天分名額時,自己還是最后剩下的,分到了一個村里,心里很是氣憤吧。并不是怨恨說分得地方不好,只是既然答應了,不是說完全做到,可是也不用無動于衷吧。其實事后想想不怨別人,也有自己的錯,沒有及時去跟進這件事,畢竟自己的事就要自己負責么。
? ?第二件則是好的消息了,與其說是好消息,不如說是讓我有感悟的一件事吧。大學宿舍你沒有打過麻將,就不算上過大學。我牌技不好,運氣也不好,所以算是十大九輸吧。可是很多時候我會抱怨說自己一把也沒贏,可是最后舍友總會本來已經胡了,而讓我去胡牌。后來我想再也沒有人會陪我這個菜鳥在宿舍打麻將,再也沒有人會在我一把沒胡時謙讓我,讓我去寬心,再也沒有人會讓我稱老大,任我“欺凌”……只是小小的一件平時打麻將的事,卻突然讓我明白自己總是在追逐那些根本不會屬于我的東西,而去忽略身邊為自己做的事。這一點我想深刻體會應該是在我們的父母身上,他們總是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常說最愛我們,會永遠愛著我們的就是父母,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但是他們也是最多接受我們的脾氣的人,我們會一次一次把脾氣發在他們身上,即使是一件小小的事,我們總是在外面“溫文爾雅,容忍寬厚”,卻在家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無限制的因為一件小事生氣。
? ? ?兩件事中一好一壞,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總是會很在乎那個壞消息帶給我們的感受,甚至受其影響來發脾氣給那些愛我們的人。相反好消息中對我們好的人,我們總是會自以為別人對我們的好理所當然,往往會忽視那個人的感受,忽視他們為我們做的事情。其實慢慢他們也會心寒,每一個都是一樣的,當你的付出不被人重視,一次可以,兩次也可以,我們會安慰自己,但三次四次我們會難受,會心寒,不在付出。我們需要做的事愛那些同樣愛我們的人,為該付出的人付出,不要總是去奢求那些一輩子都不會喜歡你的人,最后只會傷己傷人。
? ? ? ? 有人說“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征服不喜歡你的人身上,而應該讓喜歡你的人更喜歡你,把時間花在‘不辜負’上”。
? ? ? ? 學會珍惜,珍惜我們該珍惜的人,該珍惜的事,學會有發現美,發現感動的眼睛。那么,我們會發現自己原來那么幸福,其實,幸福就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