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你說,素芳:
對不起,我總是對你有那么高的要求,要你力爭完美,讓你很辛苦。對不起,有時候你覺得很難過很委屈,我還是要你表現得很堅強很無所謂。
請原諒,我總是讓你的時間填得滿滿,沒讓你輕松和逍遙過。請原諒,明知道不可為,我卻要讓你強裝自信去滿口答應。
謝謝你,一直那么勤奮刻苦,那么精益求精,一直不停地挑戰自己,一直在努力精進,一直在發光發熱,帶給身邊的人能量。
我愛你的熱情,愛你的精力無限,愛你的微笑,愛你的勇敢,愛你不甘于平凡的那顆騷動的心。
這是一份自我對話的作文,來自洪老師《覺醒自我的旅程》的一個作業。
第一次看到這份作業的要求,還沒提筆,眼淚就已經流下來。才知道,原來我的堅強,其實一直是一種偽裝。害怕被別人識破自己的怯懦和脆弱后羞愧難當,怕別人嘲笑譏諷我的不行。
第二次要認認真真碼字提交作業時,發現自己一時語塞,不知道和我自己應該說些什么。 雖然時刻保持一顆覺察的心,但是真的會屏蔽和封存了自己的感受,因為激烈的情緒表達會讓自己顯得不夠優雅得體。
其實,我的心里住著一個小孩,她喜歡被表揚,被聚焦,被肯定。她覺得只有努力做得更好,才值得被愛。她在人群中不停地就是搜索那些肯定贊賞的眼神,當看到一個迷離的眼神,一個恍惚的眼神,乃至一個白眼,就開始檢視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對,就開始自責,一定是我什么地方做的不夠好,讓對方不滿意,她開始討好的姿態,請你告訴我,請你指正我,我可以改變自己。
每一次,當我用這種討好的態度和另一半溝通,我的感覺是讓對方批評夠占據上風,他應該就會滿意,可其實是他更加生氣,不知道恨著我啥,而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忍讓,很壓抑自己的情緒,活得那么不真實。
我現在猜,是他大概就像自我對話中的虛擬的“我”,看到了我太為難我自己,我自己的不自在,也讓他很不自在,他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才能讓我活出自己的本來的樣子。
所以,當我們扭曲自己的同時,也讓對方被動扭曲。只有我們足夠綻放,才允許別人得到解放。
最后用《非暴力溝通》結尾里引用的一首詩,為今天做一篇唯美浪漫的總結。
“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我們不夠完美,
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無比強大。
我們的光明,而不是我們的黑暗,讓我們心存畏懼。
你是上帝的孩子。你的小心翼翼幫不了這個世界。
縮小自己,好讓周圍的人在你身邊不會覺得不自在,這并不明智。
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彰顯內在的榮光。
那不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個人!
當我們讓自己的光芒閃耀,無意中我們也允許了他人散發光芒。
一旦我們從自我的恐懼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存在,也會讓他人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