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人的希冀。
都說能不能幸福,除了需要很大一部分靠運氣之外,也是要看能力的。
而幸福的能力,其實已經是一個被寫爛了的主題。可是,我還是愿意寫一寫,其中有一個能力叫做什么都是自己的好。
要問我是怎么悟到這一點的,那要從一個電話開始說起。
周末,一個同事打電話給我,原以為他是要問我一些公事,卻原來是興沖沖地告訴我,公司將要新招一個同事,是跟我同校同專業畢業的。
因為我們學校和我同專業不同屆的人我一個都不認識,所以也就沒表現出多大的興趣來,跟同事聊得也不算熱絡。不過掛完電話,心里還是有一種被牽掛到的喜悅。
于是,跟老公聊起此事——因為我老公是我同班同學。經由此事,我們再聊開去,聊到前幾天剛看到的高校排名。然后我就懊惱地跟他說,我們江大是48名,而蘇大是28名了!高考那會填志愿,我還有點瞧不上蘇大呢,現在居然排名這么靠前,想當初咱們的分數可都是能上蘇大的。盡管江大也不是我們的第一志愿。
話音剛落,老公就不以為然地來一句:有什么,不是一樣的嗎?
我爭辯道:可是我覺得蘇大更有學術氛圍啊,如果我們在那邊念了,接受了更多文化熏陶,說不定念得更好呢?
誰知他絲毫不想贊同我:誰說的,蘇大氛圍還不如江大呢,他們都是玩!
他的語氣,我聽了就想笑,但還是努力忍住笑,繼續說:那我們也是玩啊。
他仍然面不改色一本正經地繼續秒回:他們才是玩,比我們玩得厲害!
于是,這場幼稚的對話就這樣在我的哈哈大笑聲中結束了。
盡管這段對話結束了,可是那天之后每每想到,還是讓我忍不住要發笑。
然后笑著笑著,我就突然發現,原來我老公是這樣一個覺得什么都是自己的好的人。
于是,再想起還有一些類似的例子,比如有一次他幫人買了一個小奶鍋,很精致,卻很便宜;后來他自己又買了一個類似的奶鍋,材質不同,更大一點,卻很粗糙,因為是純手工打制的,還很貴,還少了個鍋蓋。我有點犯嘀咕,這么貴還不怎么好,還不如那個又便宜又好呢。而我老公摩挲著鍋子說了句是有點粗糙啊,下一句卻還是說,但到底比那個好啊,你看這個多好!
他就是總能說出一些不合常理的大跌眼鏡的話來,維護跟自己有關的東西。哪怕那東西一點都不符合大眾審美趣味,而且越是這樣的東西,別人批得越狠,他就維護得越來勁。
然后我又突然意識到,貌似在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之前,就已經被他的這一點所吸引了。因為我內心總是非常自卑,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好,人家的才是好的。這樣的心理下,我就容易被那些自信的人所吸引。這同時讓我突然醒悟,之前一直想不明白,我是為何會喜歡上他,而現在總算是有了其中一個答案(顯然我不可能只因為一點而喜歡上他)。
現在回想起來,怪不得我常常會在自我懷疑和批判的時候,下意識地就去找他說話,故意貶低自己反駁他,讓他來反駁我,而實際上其實是讓他給我打氣。
并且,雖然表面上我是一個嘻嘻哈哈非常樂觀的人,而原來實際上,我們的相處里頭,真正樂觀的是他而不是我。
他從來不會去羨慕別人的東西,一旦要買什么總是會認真選擇,買了之后就不會再去跟別的東西比較,哪怕去比較也總能得出,啊,還是我買的最好——這樣的結論。
我不知道這是人跟人之間的區別,還是男人跟女人之間的區別。但是至少似乎從我爸那里,我就并未發現這一點。而這一點,難道不是幸福的能力嗎?這個世界,無論外面的東西有多好,但是我的就是最好的。擁有這樣思維的人,難道不會一直覺得很幸福嗎?
這其實不就是一種知足嗎。知道自己擁有的很足夠。知足,從而常樂。
于是,從此,我相信,有一種幸福的能力,就叫做什么都是自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