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詩經》第148首《隰有萇楚》。這首詩和《桃之夭夭》很像,都是從枝葉、花朵和果實三方面層層遞進,濃墨重彩地渲染桃樹的繁華茂盛之美。所不同的是,《桃之夭夭》充滿喜悅,表達的是女子出嫁時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而這首詩,則充滿悲痛,反復強調對羊桃樹無知無情,無家室所累的羨慕。給人感覺,詩人的處境,還不如這羊桃樹呢。
為什么呢?詩人用的是反襯的手法。通過羊桃樹的繁華茂盛,反襯自己國家的日益衰敗;通過羊桃樹的無知無情無家室,反襯亂世中,老百姓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痛不欲生的悲慘處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檜國國勢衰微,君主昏庸無道,賢臣慘遭放逐,鄭國虎視眈眈,多次進犯,怎一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