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講到孫悟空保唐僧西行上路以后的經歷中,突出的無不是徒弟幾人齊心協力打妖怪升級、護唐僧的故事。在這些故事里,突出的是孫悟空法力高強,積極降妖,不畏艱險的形象。然而,世事皆有例外,孫悟空也并非毫無怨言,全心全意西去取經,他也有過懈怠偷懶的時候,以此做出各種反常舉動,令人不得不承認,這只猴子也是有脾氣的。
《西游記》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寫到,孫悟空剛被唐僧從五指山里救出,經過拜師、負氣出走、被騙緊箍等磨合,重新上路,來到觀音禪院里借宿。可能是對前是之事仍心有怨氣,也可能是與唐僧磨合的并不暢快,孫悟空這時候打心里對唐僧以及觀音菩薩有所不滿,其直接發作,做出的第一個反常舉動是主動展示寶貝袈裟。當時的情景是:老主持請唐僧飲茶,并詢問唐僧有無寶貝,唐僧回拒并無寶貝。誰想孫悟空竟然主動提及寶貝袈裟,并說“看看袈裟,有何差錯”“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
要說孫悟空說出這些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自信能夠保證袈裟不會丟,但后面我們知道袈裟還是被妖精偷走了,可見孫悟空的自信破產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孫悟空故意高調炫富,為的就是丟掉寶貝袈裟,以此麻煩觀音菩薩出來解圍。從后面孫悟空請菩薩變妖怪模樣騙黑熊精的故事可以看到,孫悟空刻意的成份太明顯,他這是故意鬧出事情來,好從中作梗,以此讓唐僧難堪,直接報復菩薩騙其戴緊箍的行為。那么,作梗、報復,孫悟空都做了什么事呢?
首先是故意讓老主持和手下和尚放火燒禪院。老主持試穿了寶貝袈裟,欲據為己有,想出放火燒死人的損招,這個時候孫悟空其實已經知道了。要說,這個時候,孫悟空只要現身,拿回袈裟,隨唐僧離開便是,可偏偏孫悟空沒有這么做,做出了第二個反常舉動,靜觀其變。等和尚們開始放火的時候,孫悟空居然沒有制止,要說別人放火,你要救師傅,首先應該是借水來滅火,可孫悟空借來的卻是避火罩,只護住師傅,其他的房間禪院任它大火肆虐。不但如此,孫悟空還暗地里吹出大風,讓火勢蔓延,以至于將整個觀音禪院都燒掉了。如此行為再明顯不過了,孫悟空擺明是沖著觀音菩薩而去:你騙我戴緊箍,我不好直接找你報復,就要燒掉你的禪院。
燒了禪院就燒了,不料反牽出黑熊精順手牽羊偷盜袈裟的事情出來,既如此,按常理,孫悟空應該抄著金箍棒去找黑熊精,打死黑熊精,取回袈裟,事情便告一段落。可孫悟空第三次做出了反常舉動,先是到了黑風山找熊精索要袈裟,無果,大打出手,大戰幾百回合,黑熊精饑餓佯退,回洞吃飯,孫悟空居然沒有強攻,而是回到觀音禪院。這有點不符合孫悟空的風格,要知道臨走前,他是當著唐僧的面打包票可以從妖怪手里拿回袈裟,現在你說沒有把妖怪打敗,還空手回來,那么袈裟呢?
退一步講,今天拿不回,那么第二天再去一次能否拿回?孫悟空可不這么干,原文里他直接辯解說“我想這事都是觀音菩薩沒理……她有禪院在此,又容妖怪鄰住,我去南海尋她,與她講一講,教她親來問妖精討要袈裟。”好一個潑猴,明明是你故意顯擺生事,還說菩薩沒理;你燒了菩薩禪院,還要麻煩菩薩親自來處理,簡直強詞奪理。等后面請來了菩薩,孫悟空還要菩薩按照他的方法降低身份去騙黑熊精(即要求菩薩變成妖怪模樣),否則“菩薩不依我時,菩薩往西,我悟空往東,佛衣只當相送,唐三藏只當落空。”這還威脅起菩薩來了,看來,潑猴懈怠偷起懶來,也是夠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