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環境生長的兩個人,但是機會不同,就會相差很多,圈圈總結出一條,兢兢業業工作的人只能是吃的飽餓不死,很少有人靠兢兢業業發家的。可能有點宿命論,但是舉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來。
哥哥比弟弟大三歲(79和82):
小學:弟弟趕上九年義務教育,哥哥還在8年義務教育;
高考:弟弟趕上擴招;
大學畢業:哥哥包分配進國企,弟弟找工作;
房子:哥哥買房子的時候還沒漲價,3000元/平,弟弟買房子30000元/平
車:哥哥買車隨便買,弟弟想買車了,開始搖號;
……
這個對比就能很清楚的看出來,70后和80后的差別,80后就是最悲催、最勞累的一代,拼命一輩子,或許只是給銀行的利息!
其實像一些勵志的話,有的時候都是狗屁,對于80后而言,如何勵志都是在給銀行打工!很多70后、60后不理解80后,我想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天天看見70后,60后在廣場跳舞,對于80后的我們還要繼續給銀行拼搏,就極度不平衡!
夾縫中生存,都市邊緣人,北漂,打工仔……可能這些都練就了80后的鋼筋鐵骨了,80后也是最堅韌的一代,什么都能忍受,哪怕是住地下室、住膠囊房、都無所謂,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夢,都在盼望著好日子的到來。也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的。每天給自己打著氣!我能行!一步一步往上爬!屌絲就是這樣吧,一個朋友說的一句話:屌絲不哭!帶有自嘲,因為我們至少在尋找自己的快樂。能夠從生活中找到快樂的源泉,能夠在工作之余找到快樂的因素。讓自己笑起來,做一個快樂的屌絲!
于是乎出現下面的畸形思想:
羨慕在銀行有貸款的,因為我們貸不起款;
羨慕有小孩的,因為我們孩子生不起;
羨慕家庭和睦團圓,因為我們一直加班,很少和家人相聚;
羨慕出去旅游的,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和錢;
……
按理來說,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現在卻都成了奢侈!
淘寶店還有20個好評就到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