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崇明島
徐志華
4月29日,算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幾個朋友以家庭出游的形式,組團自駕來到了崇明島。早就神往這祖國的第三大島,距離不遠,就在海門、啟東東邊的江心,而且也知道島上有咱們南通的土地,原通師的李慶明先生實驗田園教育的基地——海永小學就在島上。過了崇啟大橋,看到上海市的標牌,知道車到了上海市的崇明區。
島確實很大,比如皋的長青沙島不知大了多少倍。去我們的第一站——西沙濕地,還要開幾十公里。上島后首先親近的是崇明區的道路,大多比較狹窄,和上海市區小街小巷的道路差不多,但幾乎看不到和上海市區主干道一樣的寬大道路,更不見立交橋和高架路。路上車不多,絕沒有上海市區汽車挨挨擠擠的感覺;即使是假期,路上也十分通暢;但車來自許多省市,朋友家小姑娘一路背著《省市簡稱歌》,一面認著車牌,真有趣!路面十分潔凈,路邊水泥分界條刷得雪白雪白的,橋梁一律刷成淡淡的土黃色,嶄新嶄新的,心中不由佩服養路工人的敬業;凡有人行橫道,路旁都有紅燈在提醒司機要“慢”;兩邊的人行道和機動車道之間,比其它地方多了一條隔離綠化帶,絕不會出現人車混行的現象。路邊的雜草似乎剛剛有人鏟除過的。西沙景區附近的路兩邊,長著不同的花草,或開白花,或開紅花,看似自然隨意,其實頗費心思,令人感動。公路旁長滿了柳樹和水杉樹,但更多的是水杉樹,筆直筆直的,給人一種很幽深的感覺。你絕不會感覺到是來到了大都市——上海,這里似乎和繁華搭不上邊,有的是幽靜,是濃濃的綠色,感覺整個島就是森林公園、綠色氧吧,空氣特別清新。
這里幾乎所有道路都有路牌,包括鄉間小路、河邊道路;有些路邊還設置了一些豎著宣傳標語的垃圾箱,明顯是都市級的配置,不是窮鄉僻壤的感覺。
這里的樓房和我們江北的農家樓房也差不多,也有一些平房。房屋的排列很隨意自由,沒有規劃性,也沒看到整齊劃一的小區。沒看到任何工廠,只能看大片的果園和樹林,偶爾能看到大棚種植區。
終于來到了西沙濕地公園。資料顯示,公園總面積為4500畝,是上海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現象和成片灘涂林地的自然濕地。公園里長著一排一排的水杉樹和柳樹,林中樹木整整齊齊的,大小一致,一眼就可看出是人工栽種的;濕地的低洼處和河道兩邊,蘆葦叢生,岸邊和樹林里的地面呈蜂窩狀,布滿密密麻麻的洞,洞口爬著許多舉著紅色大螯的蟛蜞。一些老太太在觀光棧道售賣蘆葦釣竿,竿頭用鐵絲纏著肉絲兒,讓游客釣蟛蜞。游客們紛紛購買釣竿,舉著在棧道旁釣蟛蜞。
“哇,我釣到了一只。”一位游客開心大叫。
“哇,太厲害了!這只可真大呀!”旁觀者立即圍觀,十分羨慕。
“媽媽,快拿袋子來裝!快點!快點!”一個孩子激動地大叫。
一位游客差點把蘆葦桿折斷,卻只能嘆息:“哎,這家伙太大了。雖然夾住肉了,可它在洞里面死不出來,拖不動呀!”
“哎呦,好可惜!我竿子上的肉,被拖走了。”一個小孩失望地搖了搖頭,立即要求媽媽再買一根釣竿。
……
歡呼聲、喊叫聲、嘆息聲在棧道上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呀!
出了樹林,就到了濕地公園的最南端,一眼望去,全是蘆葦,綠得那么純,綠得那么亮,綠得那么詩意盎然。長長的棧道似一條黑色蛟龍,在綠色海洋中翻騰著游向江邊。我們邊釣蟛蜞,邊沿著長龍向江邊前進。
來到江邊的觀景平臺,可以看到江的對面的房屋、碼頭,本以為是南通那邊,用手機查了查才知道應該是蘇南的常熟、太倉。我們紛紛背對長江,拍照留念。
出了濕地公園,找了一家農家樂吃午飯。飯后,直奔東平國家森林公園。這家公園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整個森林密密麻麻的是高大筆直的水杉樹。一進公園,聽到廣播,我們就快步趕到廣場,欣賞了精彩的環球飛車表演,八位摩托高手在巨大的球形鐵籠內高速駕駛,十分刺激;接著是湖上的高空走鋼絲表演,演員在高懸于湖面的鋼絲上騎車、開摩托車、舉桿步行,并表演一些讓游客驚心動魄的動作,贏得了陣陣掌聲。接著去滑草,卻發現需要家長拖著孩子在斜坡上拼命奔跑,十分累人,只好放棄了。孩子們想去騎馬,卻又不符合1米5的身高要求,再次放棄。一家帶了帳篷和吊床,讓孩子們休息了一會兒。后來孩子們又逗弄了香豬,玩了投球、滑梯、海盜船等項目,真是興致盎然。
快要閉園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東平森林公園,結束了崇明一日游行程,踏上了回家的路。
別了,美麗的崇明島!別了,上海的后花園!別了,美麗的西沙濕地、東平公園!
學著灰太狼,留下一句話吧:我們還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