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桿青年,現在越來越為年輕人所推崇,在很多人眼中,斜桿青年可以對不想做的事情說“不”:他們可以不用上班專心教養孩子、他們可以說辭職就辭職,隨心發展自己的愛好和事業。
那么什么是斜桿(青年)?兼職的大叔,是斜桿(大叔)嗎?
如何成為斜桿青年(大叔)?
01
什么是斜桿青年
斜杠青年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02
兼職的大叔,不是斜桿大叔
大叔本身是計算機老師(兼一份校內行政工作),業余時間在計算機公司兼職,做一些軟件設計開發工作,大叔也有多重職業,也有多個身份,如果要印名片,也可以印成:“大叔,教師 / 高級工程師”,好像大叔也是讓大學生羨慕的斜桿大叔。
但是現階段的大叔到底算不算斜桿大叔?大叔的看法:不是。
首先大叔理解的“斜桿”,各項身份(角色)之間應該是有互補的,彼此互相幫襯,每一項都是對其他項目的補充,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并且在每一項中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大叔現階段卻做不到這一點:
(1)本職工作,一個普普通的員工,沒有時間自由支配權,每天簽到;
(2)兼職工作,拿老板的錢,替老板干活,擠占了大部分的是業余時間;
(3)本職和兼職,都沒有很強的話語權,一旦兩邊發生時間沖突,大叔就需要兩邊協調,任何一邊都沒法做到說走就走
(4)副業實踐的內容和主業工作的內容重疊程度太低,讓大叔不得不兩線作戰。
04
大叔理解的斜桿(大叔)
大叔喜歡榕樹,主要原因就是喜歡榕樹的“獨木成林”,但是在成林之前,肯定有一個主干(獨木)。
大叔認為斜桿與榕樹類似:斜桿(大叔)至少在某一方面做的比較突出。
大叔很郁悶,大叔學過經濟學(統計學),學過計算機,但是這么多年一直有尷尬:計算機不如計算機專業的,統計學不如統計專業的。大叔喜歡榕樹,但是卻一直沒有能夠成為榕樹一樣,獨木成林,就算現在,還要小心翼翼的待在學校,收入絕大部分是主動收入。
大叔認為:成為斜桿(大叔)可以從自己的愛好著手,不占用你所有的時間,而且又有一定的收入前景,很多年前,大叔就認為數據挖掘是大叔感興趣的,并為之努力了一把,取得了一點小成績,但是,由于大叔性格缺陷,導致沒法趁機擴大戰果。
大叔認為:斜桿(大叔)本身具有極強的自律性,這是大叔最致命的一個性格缺陷,很多事情,有了開頭,有點成效,但是沒法堅持下去,最終不了了之,大數據挖掘培訓有了一定實踐,卻沒有趁機發展配套的內容,實現培訓內容的升級與培訓配套成果,最終縮回學校,可是學校上課不需要數據挖掘啊。
回頭看看:斜杠(大叔)是一種個人發展策略,將工作、生活和愛好進行更好的融合,因此它給我們帶來的絕不僅僅是額外的收入,而是更充實和快樂的人生。如果達不到這點,就不是斜桿(大叔)。大叔現在的做的,恰恰是反斜桿(大叔)啊!
大叔很慘,遠沒有斜桿的風光!大叔只是一個兼職大叔,遠不是斜桿大叔!可是,大叔是一個有志向的大叔,一個有志于成為斜桿大叔的大叔,那么大叔該怎么辦?
歐陽芊雙簡文《看完這本書可以讓你更了解斜杠青年》中一句話深得我心:“深可以做專家,寬可以做斜杠,這種自由的狀態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境界”。
相關文章:
《想成為斜桿青年,這些注意事項你要先了解——大叔對斜桿的認識(2)》
《重新認識斜桿之后...——大叔對斜桿的認識(3)》(本文)
《斜桿收入不是被動收入——大叔對斜桿的認識(4)》(5月2日已發)
《如何成為斜桿大叔——大叔對斜桿的認識(5)》(5月3日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