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甘的日子里,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就跑去看佛塔,那些千年佛塔似有無窮神奇魅力,怎么也看不厭。
第二天換到了良烏,又想到去看佛塔,看了下地圖,從旅館到佛塔有8公里的路程,于是在旅館租了輛自行車,打算騎行去佛塔了。
然而,我實在是過高預估了自己的體力,此刻正是中午時分,氣溫超過35度,走在路上幾分鐘就是大汗淋漓。蒲甘的公路沒有騎行道,身邊是各種出租車摩托車大小汽車叫囂而過,本來已經騎的提心吊膽,偏偏自行車又是最破舊的那種,車輪胎每次碾過地面都會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似乎整個零件都快要散架了。
那是我經歷過的最艱辛的一條騎行道,偏偏又多是上坡道,于是每一次用踩著腳踏板都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騎到一半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盡,而佛塔依舊遙遙無期,我幾乎絕望,想放棄可是再回頭看自己剛經過的那些公路,怕是連騎回去的勇氣都沒了。
也許是我當時實在太狼狽了,前面一個騎著E-BIKE的緬甸婦女停下來幫我了,在得知我是去看佛塔的時候,婦女說她也是去佛塔那邊,讓我慢慢的跟著她走。有了鼓勵,我的心里似乎慢慢起了變化,特別是當她說佛塔就在前面不遠的轉彎處的時候,我一咬牙,也顧不得快要散架的自行車,使出吃奶力氣的往前沖了。
也許是心里作用,也許是緬甸婦女真的沒有騙我,這一回沒騎多少路,果然看到了一個破舊的佛塔,門口還有個看護人。婦女說,那看守人是她的老公,我可以在這里歇息一會,她的餐廳在前面,中午的時候我可以去她餐廳吃飯。又留下她的餐廳地址和電話,然后匆匆離開。
見到佛塔的那一刻,于是我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甚至所有歷經的千辛萬苦在千年滄桑歷史之前都不值得一提。從現在開始,放眼望去是整片整片破虛的佛塔,手指之處必有浮屠,九百年之后,它們依舊莊嚴神圣,魏然屹立,包圍在整片蒼天古樹和沙土平原之中,時間在這里是凝固的,一個人站在歷史遺址之前,心里有震撼,更有臣服和敬畏。
為了答謝來時路上幫助過我的那個緬甸婦女,我后來真的摸索著找到了她的餐廳,她一直在廚房干活,見到我的時候有些吃驚,隨即又開心的笑,帶著我去看她的家,廚房,農活工具,以及她的手工作品。即便是飽經了軍閥內戰所帶來的極度封鎖和貧困,緬甸人民依舊保持著最原始的淳樸熱情,也許是和這個民族信仰佛教有關。
我在舊蒲甘騎著車悠悠晃晃,經過一個舊佛塔,看到有人解說和參觀,于是拖鞋跟進。講解的是一個緬甸老人,據他說是當地佛塔的看護人,已在此守護工作了十多年。佛塔內一片漆黑,老人打著手電筒一點點照射,精美的壁畫隨著燈光在整面墻一點點呈現,壁畫一直延續到回廊以及墻頂上方,講述的是緬甸的神話故事和佛教傳說。
老人見我看的饒有興趣,又悄悄問我想不想再看幾座壁畫佛塔?不假思索的說好,老人偷偷拿出鑰匙,原來另外幾個佛塔平時并不對外開放,遇見有緣人才會開門講解。因為年久失修,很多壁畫已經被摧毀,留下斷瓦殘痕,看護的老人告訴我,1972年的一場大地震摧毀了大部分壁畫佛塔,目前僅剩下幾十座佛塔尚存壁畫,小心翼翼的保護起來。
走出佛塔的時候,老人執意要為我拍照,貧瘠的土地上依舊艷陽高照,內心里有震撼,有似乎有些壓抑的東西在一點點釋放。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日落的蒲甘大地依舊莊嚴而震撼。所有人都爬山了佛塔,在這一刻幾乎是屏住呼吸,和萬千佛塔一起,靜侯夕陽。萬千佛塔煙云中,似是人生千帆過盡,真到了這一刻,心里縱有千言萬語,盡是一句話都說不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概就是這樣的感受吧。
回去的路上,經過了這一整天的勞頓,我已經實在騎不動這回程8公里了,幸運的是,此時又遇見了另一個熱心的緬甸婦女,最后是她開著e-bike帶我回到旅館,留下的那輛自行車讓她的朋友騎回來了。
蒲甘這一路,所遇見的所有緬甸當地人依舊是淳樸善良,他們愿意幫助你,也許并非因為你是一個游客,更多時候是生性善良純真,我聽到的最多一句話是,因為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因此人們都很善良。
千年的佛教影響也許不能感化軍閥混戰,不能改變多年封鎖貧困的歷史,而對于每一個普通的緬甸人民,生性的善良淳樸和財富教育水準個人素質等并無聯系,它是融入在一個人言行舉止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