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咪蒙的書《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

不可否認,咪蒙這本書的標題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也想知道,我是不是也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本書的標題前半部分比較大,但實際的內容卻是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男與女如何和諧共處的問題。后半部分“這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更好像與此書的內容不搭調,有點強求作者自己“勵志女神”的作用?;蛟S下一本書的名字可以是:《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你知道嗎?這世界仍相信愛情》。實際想一下,現實的存在應該是:這世界不總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

也或許像咪蒙說的那樣:努力和拼盡全力之間差了什么?咪蒙把在《智族GO》上關于Sky的報道大幅騰挪過來之后,告訴你差了什么?那就是:不死心。停止一般的努力,去拼盡全力吧。很勵志,但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拼對了方向,不能只引用《瘋狂動物城》兔子的話。吃蘿卜的兔子,最大的夢想就是種一顆大而美味的蘿卜,你讓她有造世的夢想,確實不適合。

咪蒙作為一位成功的女作者,寫這本書的定位,是非常適合女青年們的,讓她們找到久違的精神歸宿感。女人們通過努力,完全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可以不需要男人。也可以在男人提出分手的時候,說:你走吧,老娘靠自己。是的,比起靠男人,咪蒙說:我更喜歡努力的自己。女人年輕的時候首先該干嘛?先掙錢!能在職場耍帥的女人才酷炫……,這些想法很好,可是要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赤裸裸地和男人拼,確實要選好領域才好。

這個世界,不是一個非一不可的世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定位,大部分的家庭還都是普通家庭,簡簡單單的,和和氣氣的,磕磕絆絆的,各式各樣的家庭組成整個社會,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故事。

咪蒙所訴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一個不幸的家庭。 媽媽是書香門第,向往當作家,卻下嫁給爸爸。爸爸是小學文化的工人,媽媽嫁給爸爸是因為爸爸聰明口才好長得不錯。這個文化差異的根本,咪蒙沒有分析。她十三歲前爸爸在婚姻生活中的狀態也沒有分析。現實婚姻中出現的問題,一定不只是一方出現了狀況。咪蒙也說:夫妻之間最大的矛盾是什么?階級!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階級有差別,如果想要和諧共處,是要有些交流技巧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同時,這是一本以例子為藍本的案例解讀書,讀者從一些極端的案例中,可以找到人們需要“功利”的這一證據,來實現“喜歡”的觀點。例子的真實性暫不去考慮,作為一位男讀者,看了這本書,卻好像沒有那么勵志。如果都“功利”了,似乎婚姻更像是簽長期“契約”,隨時可以反悔簽新契約,大不了交違約金。

比如說“剩女”不是不要婚姻,只是不要將就,這一章。文中例子寫道:

沒人知道孫小美到底離過幾次婚。我懷疑她自己都忘了。最開始,她的故事是“剩女”的標準版本。….,但在她媽看來,孫小美就是一殘疾人?!?在老媽的淫威下,有一天先后見了11個男人,…,遇到一個在銀行工作的男人,…,領證,蜜月酒店,酒席都訂好了,男人說只愛前女友,她沒穿婚紗就成了失婚婦女,她和那那人只上過一次床,也是她的初夜,結果懷孕了,她給男人發短信,男人沒回。孫小美說,還好,我跟他不太熟,傷害值比較小。…后來又遇到男人,領證當天差點兒打起來,以至于當天就分手,孫小美連他的名字都記不太清楚,也許叫汪洋,也許叫大海?!?,現在她發展得還不錯,重新過起了沒心沒肺的單身生活…..

看了這個案例,我感覺這個孫小美壓根就是不想要婚姻,而不是不將就。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圖片發自簡書App

咪蒙也自嘲地剝析自己的童年生活,父母關系的破裂讓自己看透了這個功利的世界。也許是作為女人,她更關注弱勢的女人。其實婚姻生活的和諧,就像咪蒙所說:夫妻之間也需要自我營銷。想要共度一生,一方就要作出犧牲,而另一方則要懂得崇拜。文中咪蒙當然也要恰如其分地秀一下自己那神一樣的老公,這樣的老公,咪蒙自然有自己的才氣和內涵做支撐,普通容貌的女青年們當然求之不得了。在我這個男青年看來,咪蒙的老公也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后我在家,也要對媳婦客客氣氣的,想要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取快遞,絕對不說二話,只要媳婦給個好臉色。畢竟現在中年的職場不好混,如果哪天待業在家,還要靠老婆支撐一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