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非常不一樣的創作歷程,參考的是一個動物照片,最后出來的已經不是寫實作品了。
但并沒有達到非常抽象的程度,只是做了一些概括,有點不夠干脆。倒是給下次畫大角羊一個提示了,更簡練一點、更對稱、更概括,看看會出來什么效果。
這樣的作畫過程,很像一場探險,最初下筆時,并不知道最后會畫出什么來。很享受這種的過程,不斷去變化,不斷去調整,一路遇見的都是不同的風景。
當作是一場探尋線條的練習。
先來看看最后的完成稿《大角羊》:
作畫過程為:鉛筆打底,彩鉛找線條,深入優化線條,上色塑形,PS處理。
起稿
一開始用鉛筆遵照原照片起稿,大致定下構圖。
隨后,覺得總畫寫實的沒什么意思,改改,于是開始用彩鉛找關鍵的線條。
大致的線條標好了之后,用橡皮擦去鉛筆印子。
邊擦邊覺得有些線條可以連起來,比如:
鼻子兩側的線條經過額頭交叉后,可以和犄角連接;
上眉線延伸后,直接封閉形成頭骨邊緣線;
下眉線延伸與耳朵線條連接,同時又與上眼瞼線條復用;
對稱地畫出顴骨線條,越來越有意思了。
優化線條
繼續深入線條,擦去過于寫實的虛線條、短線條,加入更多的對稱。
處理眼睛的明暗,炯炯有神,還有長長的睫毛,再一次延伸,與耳朵的輔助線相連接。
耳朵里的絨毛處理,簡化為幾個線條。
胡須處理成幽默的小卷卷,依然歪到一邊,挺帥氣的。
色彩塑造
僅用兩個顏色進行填充,塑造出大角羊的形象來。
面部毛發、大犄角的亮面用褐色,及眼睛和陰影用黑色,其他白色區域都用留白來處理。
電腦處理
最后掃描到電腦中,摳出主體部分,去掉空白區域,將畫面進行對比度加深的處理,得到最后的效果。
畫完了之后,覺得自己可以去理解一下抽象派的作品了,去感受一下,實體實物如何變幻成大師們筆下的線條和色塊,最終以其蘊含的能量震驚觀者。
當然,并不是說自己已經到了某個高度,相反自己深入的空間還有很多。
比如說畫成完全對稱式,連鼻子、嘴巴、胡須也做對稱處理,再去掉犄角上的紋理,應該會出來另一個效果。
或者,更深入一點再簡化成幾何圖形,用最簡單的直線和色塊來表現,更加抽象化。
再或者,全部用曲線來描繪它,又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出來呢?
對,這就是創作的樂趣,每一次的改變思路,改變表達方式,都會出現不同的效果來,畫面的沖擊力也會不一樣。這樣的過程真的很有意思。但投入的腦力、體力也會更多,收獲的不僅僅是最后的畫作,更多的是過程中的思考。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是怎么看待作畫過程的?歡迎一起探討,交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