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男孩》,作者是出生于尼日利亞阿庫雷的奇戈希·奧比奧瑪,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2015年一面世便迅速引發熱烈關注,被評為“年度最佳圖書”。
《釣魚的男孩》這本書,以作者的家鄉為背景,講述了生活在尼日利亞阿庫雷的一家人的經歷,家里有六個小孩,作者以第四個男孩為敘述視角。講述了在爸爸被調到外地工作后他們四兄弟自由自在的釣魚經歷過程中發生的毀滅性事件。
書的前半部分內容已在上篇書評中提到,這次主要從整體上說一下這本書給我的感受。
親情紐帶的重要性
作者在后記里說,寫這本書是想講述一個普世的有關親情紐帶的故事,以及這種紐帶斷了會怎樣。
釣魚四兄弟在沒有遇到瘋子阿布魯之前的關系是十分親密友好的。他們一起踢足球,一起偽裝著去河邊釣魚,一起面對父親的懲罰,一起逃校去看M.K.O,一起逃離戰亂的險境。他們就是難兄難弟,其實他們一直都是。
“你知道哥哥們為什么會死嗎?”
“因為他們之間有隔閡。阿布魯的預言;他們之所以會死,全怪阿布魯的預言。”
“阿布魯害死了哥哥們。他是我們的敵人,我要殺了阿布魯。”
哥哥伊肯納因為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而和弟弟波賈針鋒相對,導致兩個年輕的生命早早地離世,留給了親人無限痛苦。剩下的兩個大點的兄弟因為接受不了事實,不能忍受那個間接導致哥哥們死去的瘋子依舊自在的生活著,開啟了復仇計劃。
兩兄弟因為心里的隔閡,斷了親情紐帶,彼此都付出了慘重代價。另外兩個兄弟珍惜親情,努力修復著紐帶,被仇恨包圍的內心,使他們開始了報復計劃。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就像一個深陷泥潭的小孩,無知、迷茫、孤寂,越掙扎被困的越牢。這也是一個溫情的故事,面對困境,家里的每個人都努力去維護好親情紐帶,他們脆弱,但依舊堅強、勇敢。
“事已至此,” 父親在我們點頭后繼續說道,“奧班比,輪到你開車把自己、你的弟弟們送到安全的地方了。他們會把你當成大哥,你要帶領他們。”
“看看你,看看你是怎么在剩下的孩子們面前消瘦憔悴的。阿達,你難道不明白,人眼能看見的不會讓眼睛流血。你難道不明白,沒有我們邁不過去的坎?”
這是這一位很有責任感的父親,他時刻都在為這個家而努力著。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沉著冷靜,一件件去處理,一個個去安慰,努力讓家人擺脫陰影,努力去找回原來的平靜生活。
恐懼對一個人的摧毀力
伊肯納被恐懼包圍了。
對死亡的恐懼讓他放棄了快樂、健康、信仰和弟弟們的關系。恐懼讓他失去了理智和弟弟毆打,他讓別人對自己的預言成了真。
被恐懼死死包圍著的伊肯納讓我心疼不已,固執又倔強、放棄親情的他讓我深感遺憾,最后躺在血泊里的伊肯納讓我心痛和無奈。
恐懼真是個可怕的東西。伊肯納是恐懼的,波賈也是恐懼的。在殺死自己的哥哥后,他一定預見到了自己的未來,為此恐懼不已。正是這些念頭讓他鼓起了可怕的勇氣,把自殺的念頭像注射嗎啡一樣注射進他大腦的靜脈,讓大腦慢慢死去。
恐懼和對未來的不安如絲線般纏住了他的心靈,纏得越來越厚,越來越鼓,直到他飛身一躍,頭朝下,像潛水員那樣,像他往常跳進奧米-阿拉河那樣,沉入井底。
他年幼,不懂得如何去分辨真假;他脆弱,一句瘋子的預言就摧毀了他;他無助,沖動下的血泊讓他對自己的人生也放棄;他們是被恐懼扼殺的孩子,面對未知的一切,他們驚慌失措,胡亂地掙扎,丟失了自我。
其實讀到這里時,我困惑迷茫了。我在想:一切果真都是注定好的嗎?伊肯納注定會被漁人弟弟殺死?如果他們不曾遇見那個瘋子阿布魯呢?一切依舊會發生嗎?當時想不明白作者這樣寫的意圖,對悲劇與預言的吻合度所震驚著。
后來明白了,這一切不幸的根源都來自內心的恐懼,對未來的不信任,對親情的舍棄。伊肯納放棄了最重要的東西,讓恐懼的毒液滲透到身體里面,造成了自己的悲劇,也傷害著最親的人。
這種現象,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我們時常會莫名地擔心害怕一件事的發生,然后自作主張去做一些事避免它,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它“如期”而至。
克服內心的恐懼,戰勝心里的那個陰影小孩。面對困難時,多點信任和理解,少點沖動和倔強。珍惜當下,不做無謂的猜想和擔憂,好好生活。或許這才是作者想要傳達的吧!
瘋言瘋語的破壞力
作者在后記里說,這部小說更為宏大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非洲,尤其是對尼日利亞的社會政治形勢加以評論。
作者用阿布魯暗指這個滲透進他人生活、通過言語造成混亂、給人民帶來苦難的實體。
阿布魯是個瘋子。他的瘋病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他會赤身裸體四處游逛,又臟又臭,滿身污穢,在街上手舞足蹈,自言自語,對著東西尖叫,在街角獨舞,干一切流浪漢會干的事。
二、他化身預言者。他會傳喚安靜的精靈,扇旺星星之火,擾亂許多人的生活。他非得把預言灌進他人的耳朵,他的舌頭下藏著一本災難目錄。
人們恨他,他的舌頭像蝎子一樣毒,他的預言讓人畏懼。人們怕他,他的預言又經常在現實中上演。
伊肯納在一次釣魚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他,并對阿布魯表現出了傲慢與不屑。
“如果他敢靠近,我們就用魚鉤撕爛他的肉,跟我們殺魚一樣。然后把他扔到河里去。”
于是,阿布魯就開始了對伊肯納的惡毒預言,年幼的伊肯納陷入恐懼中無法自拔。擔心自己的弟弟會殺死自己,和弟弟進行了激烈的爭斗,弟弟波賈在沖動下殺死了哥哥伊肯納。隨后自己也因為恐懼投井自殺。媽媽受不了打擊一度神經失常,而兩個弟弟則開始了報仇計劃,最終殺死了瘋子阿布魯,但也分別以逃犯和囚犯付出了代價。
我一直覺得語言暴力,語言攻擊是最具有殺傷力的。這種傷害不像肉體上的傷口,可以用藥物、用時間來療養,它是對心靈的攻擊,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擾亂心境。
阿布魯是可憐的。無家可歸,被社會所遺棄。阿布魯是心懷恨意的,他厭惡這個不公的社會,卻又無能為力,于是他就開始了自己的“預言”。通過預言,把自己對某人某事的不滿發泄出來。
可是,伊肯納又做錯了什么呢。他也只是一個孩子,一個不幸的,被詛咒了的孩子。他就是一只麻雀,心靈沒有家園,沒有固定的忠誠對象,悲傷無處可放。
少年,愿你安好
小鷹的爸爸媽媽們威猛強壯,但它們聽任兄弟相殘。也許,這種殘殺發生的時候,它們不在巢里,也許它們飛出去老遠為全家捕食。等他們抓到了松鼠或者老鼠,急急忙忙御風而歸的時候,發現小鷹已經死了。
也許兩只都死了:一只血淋淋地倒在巢里,暗紅色的鮮血滲透了鷹巢;另一只飄在附近的水池里,體型腫脹了一倍。
書中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現實狠狠地把這一家人推向黑暗。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吧。
作者說,我的兩位哥哥,從小到大什么都要爭。我仍舊記得在我大約九歲時他們把彼此毆致重傷的事。我開始設想,如果當時事情惡化到極端會怎樣。于是,就有個這本書。
事情惡化到極端會怎樣?其實,很少有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大家都太愛自己了,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了。
在這個世上,我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至少有一個人,愛著你,在乎著你,不能沒有你。所以,“事情惡化到極端會怎樣”你應該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然后再行動。
愿你好,愿你一切都好,
愿你不負這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