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山區的冬天異常的冷,呼呼的西北風刮著,天寒地凍。旋風卷起路上細小的沙塵,打在人的臉上如針扎一般。
接近中午時分,村民們為他舉行了簡單的儀式就下了葬,荒坡的溝叉里又多了一個新墳。墳頭上故友送的花圈,在寒風的吹打下沙沙作響,刺耳,凄涼。
他叫華欣,今年七十三歲。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他沒有邁過這個坎兒。他在痛苦中走完了坎坷的一生,命里注定與福無緣。
打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沒有見過父親。他父親是個土匪,建國初期,因身背命案被政府鎮壓。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一直生活在這個村子里。
到了當婚的年齡,他母親托人給他找對象,說了不少,一個沒成。按說在農村獨生子是好找媳婦的,不用分財產,一般的女孩子都愿意。但到華欣這兒卻不行,不是華欣人不行,而是家里太窮。兩孔土窯,崖頭豁豁丫丫,家里僅有的兩張床和一張三條腿的八仙桌還是他爺爺傳下來的,大門是用木棍釘起來的,破爛不堪的院墻豬都可以翻過去,家里沒有鎖,出門就用細木棍別在門扣上。? ? ? ? ? ? ? ? ? ? ? ? ? ? ? ? ? ? ?
三十歲那年,“老大難”的他總算結了婚 ,媳婦是個非常老實的窮家姑娘,不愛說話,見面你不和她說話她絕對不和你搭腔,農村人把她這種老實叫“實疙瘩”。盡管如此,他媽也很高興,因為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雖然華欣感覺不理想,但自己的家庭條件就如此,他還是接受了。他自慰,有媳婦總比打光棍強。
可不到半年,誰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媳婦沒打招呼,也沒帶任何東西回了娘家。一個星期后華欣去接時,媳婦就是躲著不見。華欣覺得莫名其妙,倔強的他一生氣扭頭就走了。后來在鄰居的勸說下,他又去了幾趟,均沒有見到過到媳婦。最后一次去接,竟被年事已高的老丈人罵得狗血噴頭。
同情者對他說:“他爹又嫌你家窮了。”
“我家窮?她家不和我一樣?”從此,華欣再也沒有去接過媳婦,他又過上了結過婚的光棍漢日子。
他母親看到這連病代氣,沒有多時就駕鶴西去,共同生活半年的媳婦也沒有回來看一眼。安葬完母親后,村里人再也沒有見過華欣。村里人議論這孩子不像話,他媽的七不去做也都算了,馬上三周年了也不回來?
“著火了,著火了。”春暖花開的一天中午,一陣急促的喊叫聲,把剛收工端住中午飯碗的人們引出了屋門。只見華欣家院子里大火熊熊,狼煙滾滾,火苗竄過了崖頭。人們走近才發現是華欣回來了,在燒院子里的樹葉。那堆樹葉麥秸垛那樣大,他用一根長棍轉著圈把壓在下面往上挑,干透的樹葉噼里啪啦的燃燒著,崩起的火星借著火勢竄向了高空。
“華欣回來了?這幾年去哪兒了?”伙計們知道了都過來問候。年紀大點的鄉親給他送來了糧食,安慰他好好過日子,華欣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給母親過完三周年之后的一年里,華欣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一日三餐,掙工分吃飯,完全融入了集體的大家庭。
秋天的一個晚上,剛拉一車紅薯回家的華欣正準備做飯,聽到院里有人進來,出去一看他驚呆了,是妻子站在院中央。
“你,你回來了,快進屋吧,正準備做飯哩。”華欣說著就把妻子拉進了屋里。妻子的突然回來,使早已死心的華欣喜出望外。孤獨的他又有個伴,正缺人手的秋收又多了個勞動力,他重新看到了希望。本想湊合吃一頓的他又炒了一個蘿卜菜,點著鏊子又烙了幾個柿餅饃,這一頓晚飯華欣感覺是有生以來最高興的一次。有了女人的家才算個家,這一夜他很晚才入睡。
在以后的日子里,夫妻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了個像樣的家,華欣的臉上也多了笑容。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女兒三歲的那年,他的妻子撇下女兒和他,再次無聲無息的離開,他找了一個多月,什么消息都沒有,一個大活人就這樣丟了。有人說可能被拐賣了,也有人說或許迷路走失了,還有的說可能死了。他到派出所報了案,他也失去了繼續尋找的信心,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華欣發現女兒的智力有些障礙,可他又沒有能力進行康復,上學不行,他只能帶在身邊。一個倔強的男人,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把一個智力不全的女兒養大成人,那種艱難和辛酸可想而知。女兒二十歲的時候,他在也是很窮的地方招了個上門女婿,用政府的救濟金和女婿帶來的一千塊錢蓋了三間平房,給女兒成了家。屋里是土地,院里沒圍墻,窮慣的華欣也滿足了,總算有了個擋風遮雨的地方。一家三口在這個功能不全的家里,開始了新的生活。
窮了一輩的華欣到了古稀之年迎來了意想不到的好機遇,經濟大開發他是第一批拆遷。他得到了一套三居室住宅,外加20萬元補償金。搬進新宅他如同做夢,三天三夜都沒有睡好覺,有天半夜夢醒,高興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不知華欣上輩子做了什么孽,不幸總是與他相伴而行。他住進新居不到一年,一天晚上下樓不慎一腳踩空,重重摔倒在樓梯上。經醫院檢查股骨頭骨折,治療費3萬以上。聽到這華欣搖了搖頭,說:“保守吧,咱沒錢。”
女婿說:“住院吧,這樣好的快。”
他還是搖頭,堅持回家。
由于躺在床上不能活動,加上吃藥養骨,各種并發癥隨之而來,在家八個月就西去了。
一個一次爹都沒有見過的土匪兒子,受了一輩癥,有錢了他卻走了,村里人無不為之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