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翻看手機,巧遇很多,未來學校,教材中的詩詞,賦能,家庭教育,過一種完整的幸福教育……
? ? ? 康震老師講教材中的詩詞,語文教材中有,歷史教材中有,德法教材中有,而放在不同學科中,詩詞承載的責任是不同。我國的這一次傳統文化,孕育的思想資源、教育資源、情感資源,異乎尋常,特別是中國古典詩歌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什么呢,含蓄而蘊藉,總要說言外之意,總要說蘊外之志,所以當他講一個現象的時候,在那個現象背后,因為詩里面用了一些典故,詩里面用了多元化的意象,使得你要生發很多聯想,由一個美的鏡像、意象,生發出一個意義的延展,生發出一段人生的故事,我覺得對于我們的語文課的教學,包括像思政課的教學這都是一個很巨大的啟發,就是這一堂課里頭我要講一個故事,我要講一個人物,我要出現一個金句,我要留下一段思考這就夠了。?
? ? ? 未來肯定有很多變數,我們處在大數據,網絡信息化,科技化的時代,未來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從事教育我們需要思考,但從孔子,到今天,到未來,到永遠,“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種追求是不變的,我相信這就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情。讓所有人都能夠擁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享受學習的過程、探索的過程,享受和別人探討、研究問題,創造產品的過程。
? ? ? 還有看到李吉林老師的對青年教師的影響,她講了能把文字變成圖畫,在情境中讓學生好感知。講桂林山水,可以一兩筆畫出中國版圖,這種教師的個人魅力令我向往,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影響。
? ? ? 最后,套用董卿朗讀者中的一段主持詞。有人說,青春是那么美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消逝的太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拼勁全力,好好生活。當想要放棄的時候,是需要文字來讓自己平靜。有時間,要多讀書,用文字蕩滌心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