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畫畫老師最近買了不少有意思的擺設來裝飾我們的畫室。
本來,畫室的植物我是用一個陶罐澆灌的。有一天,她帶回來一個造型獨特的紫銅澆花壺,讓我喜歡不已。
還有,一些小雕塑、草編……都很特別。
我問她,這些好看的寶貝你都是哪里買的?我逛街時咋看不到呢?
她神秘一笑,說:“舊貨店。”
啊!我呆住了。這些東西看起來并不像舊貨。而且既好看又便宜,每樣都只有兩三塊錢,包括那個漂亮的紫銅澆花壺。
那天從畫室出來,我就打開谷歌地圖找二手店。因為我也想要去淘淘寶貝。我尤其想要一個漂亮的澆花壺,我家里現在的那個紫色澆花壺實在太乏味了。
一找才發現,美國著名的二手店Goodwill在我們城市有不少(而據說整個北美多達2000多家)。我挑了最近的一家前往。
在美國,除了類似紐約這樣的大都市的商店會有櫥窗,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商業體都并沒有櫥窗。店招只是一個英文名字,雖然很多店里面很大,但是從外面看只有一個簡單的名字。
初來乍到的人很難搞清楚這些英文名字背后到底是什么店,比如你看到Walmart,因為中國也有,知道是超市沃爾瑪,那么,Walgreens呢?Michaels呢?Nordstrom呢?Neiman Marcus呢?
就這么幾個大大的英文字擺在門頭上,沒有進去過是完全不知道干啥的。就像,如果你是外國人沒聽說過王麻子菜刀時,你光看到王麻子這三個中文招牌怕也是不明所以的。
所以,對于Goodwill,在我去過一次后,才發現平時開車時,其實是常常能看到的,只是之前看見也不知道是啥。
而離我家最近的那家Goodwill就在我常常光顧的美術用品店Michaels的隔壁!一年多來,我竟然無數次經過而不知。
Goodwill只是一個二手店,自然不會有我期望中的澆花壺。舊貨很多時候是唯一的,被人買走了就不會再有了。
然而,我也并沒有白跑一趟。我淘到了一個日本青花瓷器、一個美國玻璃花瓶、一個印度銀盤、一個藤加瓷的肥皂盒,還有一個墨西哥金屬果盤。都是很別致的小東西,有著異國的風情。然而,所有五樣東西一共只要10元錢!還免稅。
而且,在店里,有這樣的提示:Goodwill旨在幫助當地社區有需要的人找到就業機會,您今天的購買使之成為現實。謝謝您!
看到這句話,這讓付了10元錢,搬回一堆東西的我竟然還生出一絲幫助他人之后的快樂。
進一步了解Goodwill,才知道Goodwill店內的所有商品都是社區居民捐贈的,也就是,Goodwill這個商店它是不用進貨的。收到捐贈后,專門有人進行消毒、分類、標價、上架。
美國人清理車庫、閣樓、衣柜,或者搬家,都需要處置一大堆不再需要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往往仍然可以使用。特別是一些家具、電器,還不可以隨便亂扔,而請人處理要額外花一筆錢,這時候就送去Goodwill。方便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
盡管Goodwill自己說:“我們不做慈善,我們只提供機會。”而其實,它就是一個非盈利的慈善組織!
它提供機會讓普通人參與慈善,它提供機會培訓殘障和弱勢群體,它提供機會給需要工作的人以工作崗位。它公布的經營報告顯示,它的收入的絕大部分都用于了資助就業服務和社區服務。
所以,光顧Goodwill的意義,不只是用很少的錢淘到自己喜歡的寶貝,更是在購買的同時間接幫助了他人。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在物質過剩的當今,物盡其用也是在為環保事業做貢獻。
我在石嫣的書里認識一對美國的農場主夫婦,他們除了食品之外,從來不買任何新物品!并非沒錢,只是因為他們都是比較激進的環保主義者,為了減輕地球的負擔而決定畢生只使用二手物品。畢竟這個時代,每生產一件物品,都需要消耗資源和能源。
我們每個人家里,都有很多東西已經不再有用,尤其是一些裝飾物,除了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外,很多在擺了一段時間后,大概就只剩了積灰塵的功能。當它們不再討我們歡心,也不再得我們欣賞時,最好就送它們去Goodwill,讓它們去喜歡它們的人那里再次獲得更多的價值。
我從Goodwill帶回來的那些小東西,在我不再需要或者不再喜歡它們時,我也會再捐回Goodwill。
在我們中國,我沒有見到過類似的二手品店,但是我想起來南京的愛德面包坊,它的使命應該跟Goodwill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