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樊登讀書會學習《一個人對完美身體的謙卑追求》一書。雖然這本書是一位美國暢銷書作家對終極的營養,健身等各種理論的探索和實踐。但是,正像樊登老師所說,現在的營養學或者健身界更多時候更像是一種宗教,心誠則靈,沒法說哪一個一定適用于你。但是,里面有些觀點還是非常有參考意義的,不光是從身體健康角度,對我們的生活習慣養成,甚至心理狀況都有收益。
今天,主要說一點,就是關于吃飯太快導致很多人肥胖或者瘦身失敗。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吃得太快,尤其是很餓的時候,經常容易吃多。等到自己的胃感覺到飽,常常已經過飽。而且,吃得太快,貪多嚼不爛,食物不能經過胃部充分消化吸收,下一餐又特別容易餓,又會容易吃多。就這樣一餐餐累積起來,形成身上脂肪。
那么吃飯快這一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呢?當然跟每個人都脾氣秉性有關。跟家庭習慣也真的非常相關。樊登老師很坦誠地說就是因為窮人心態在作祟。并不是說寒門不能夠出教養涵養好的孩子,而是那種以為自己是窮人,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富有的心態。或者即使當下富有,也覺得明天就會瞬間失去一切的深刻于腦海中的不安全感。
這種心態,讓人在面臨任何選擇時,總是不由自主地選擇短期利益比較明顯的那一個。不敢去挑戰和嘗試新鮮事物,因為那意味著失去和不安全。比如,大學時,同學們敢于嘗試去考GT,去學第二專業,我去以自己沒錢為理由躲開這一切,給自己的偷懶,不努力找借口。
這種心態,讓人滿足于自己當前的現狀,覺得窮得心安理得,因為反正我怎么著都能混亂混過去。即使吃相難看,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窮么,沒見過好吃的。
比如,成長在不那么寬裕的多子女家庭的小孩,小時候深刻的記憶中肯定有和兄弟姐妹搶吃的記憶。這種習慣不知不覺就內化于心,即使沒有人爭搶,看到好吃的也會不由自主加快速度。對,我說的就是自己~
第二點,窮人心態帶來多吃多占的淺薄欲望。每次,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我喜歡但是比較貴的,另一個是我不那么喜歡但是便宜或者量大,我基本都會選擇后者,就是那種自己很會持家,能很少錢買到一堆東西的自我滿足感覺竟然可以超過真正內心對于品質的追求。
第三點,這種長期的物質匱乏感覺在內心里形成一種不積極改變就永遠無法填補的空虛和缺憾感覺。在正常情況下不那么明顯,可是一旦遇到一點點考驗,比如吃自助餐或者有免費福利的時候就暴露無遺。明知道自己吃不完,還是很想要把盤子堆滿。明明有些贈品或者福利自己明知道不需要,永遠都用不到,但還是想要去拿,多拿 因為免費么。不占到足夠的便宜就像是虧了錢。
第四,這種心態會讓人在選擇食物時,總是對那些高熱量,高糖分的情有獨鐘,因為管飽,實惠,吃了之后有飽足感。而不由自主遠離清淡,地熱,高營養的部分,一方面是這類食物通常比較貴,另一方面看著就不管飽,不實惠。
以上幾點就是我從吃飯快這一點延伸開來的。當然,因為主要是從個人經歷出發,所以難免有失偏頗,片面和淺薄。如有雷同,不要太敏感,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個人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