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張國榮,少年的喬任梁、金鐘鉉。抑郁癥先是奪去快樂,最后再奪去生命.。
喬任梁:我并非一無所有,我還有病。
金鐘鉉:我活著很累,讓我走吧。
人前光鮮亮麗的明星都難以避免,又有多少無人關注的普通人,正承受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但你對抑郁癥真的了解嗎?
以前是認識的人少,將精神疾病引起的軀體伴發癥狀當成是病因。腦疼醫腦,腳疼醫腳。或是把所有精神疾病,都籠統地認識為“神經病”,像躲傳染病一樣躲開。現在,信息發達了。結果的“心情不好”、“懶得動”,都變成了“抑郁癥”。
但是真正的抑郁癥(Depression)對于患者的傷害其實很重。
一、什么是抑郁癥
嚴格來說,抑郁癥并不是指單一的一種疾病,而是指一類復雜的疾病。
光涉及抑郁癥的詞匯,就包括:輕/中/重性抑郁發作、反應/內源性抑郁、遲滯/退行性抑郁、原發/繼發/復發性抑郁、季節性抑郁、產后抑郁、老年抑郁等。
而抑郁癥的癥狀,也是千人千面:
符合普遍印象的:失眠、頭疼、自殺傾向、個性孤僻,遭受重大打擊導致等
相反的:嗜睡、從不頭疼、怕死、家族遺傳史等。
甚至有人是家族遺傳有一點,個性問題有一點,后天又遭受了大的打擊,內因和外因共同影響的結果。
在軀體特征上,患者會有:額葉和海馬體縮小;神經傳導物質異常;荷爾蒙紊亂等癥狀。可是關于抑郁癥,神經學家至今無法完美地詮釋。
正是因為這種復雜性,所以一般不建議量表自測,醫生都說不準,你不能自己給自己負面暗示。
二、怎么判定抑郁癥
抑郁癥的復雜性,讓人想起《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在科學如此昌明的時代,別說征服星辰大海。“抑郁癥”的存在,就證明人類連自己的“情感”都無法精確探明。它就像一件沉重的透明外衣,有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總體來說(并不能作為診斷標準),區分抑郁癥和普通憂郁的有兩個向量:
一是時間,長(兩周以上);
二是強度,內傷(只傷己,不傷人);
情緒是很私人的東西。因為我們不是對方,不能完全體會對方的“真實情感”。即使同樣得了抑郁癥,也不能100%肯定對方的抑郁跟你一樣。
最終,抑郁癥是必須由精神醫師進行綜合診斷的,普通人可以根據行為進行判斷。如果你感覺有抑郁情緒了不要無視它,任由它變得不可挽回,盡快找醫生診斷。
三、抑郁癥怎么辦?
當然持久和嚴重的抑郁,是抑郁癥的核心癥狀,這時它往往有兩種表現:
1 自我評價降低
不同于謙虛,患者是真心否定自己。因為抑郁癥患者缺乏“情感自主性”,無法在社會完美標準面前,建立自己浮動的情感判斷。
2 快感缺失
這里的“快感”更偏向心理愉悅。就是說“爽”還是能讓身體爽到的,但是心理“享受”不到。
很多CBT治療正是從這一特點入手,通過糾正認知上的謬誤來啟動整體恢復。
抑郁癥不是“患者自己造成”的:作為典型的復雜疾病,抑郁癥是從基因到環境,環環相扣,相互反饋而形成的。所以患者自身和環境的改變,對于患者來說,都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抑郁癥不是“性格軟弱”,也不能代表他們的個性。它就像哮喘或糖尿病一樣,患者不能只靠自己硬撐、精神分析來克服這個疾病。
輕度抑郁,心理咨詢可以有效。但重度抑郁,心理咨詢收效甚微,一定要接受藥物治療。
對于患者來說,除了藥物上的治療,周邊的人單純而誠懇的談論,對患者也有正面的效果。
圖片來源:網絡
心象-提供專業的心理學文章和心理測試,倡導泛心理閱讀新方式,我們旨在這物欲橫流的紛亂社會,陪你看清你自己,找到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這里不僅為你提供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解析這個世界的內在規律,也是為你排憂解難的“解憂雜貨店”,傾聽你內心聲音的親密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