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
????大概花了六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得知這本書是在體育老師的朋友圈。我去豆瓣看了下評分和一些評論,覺得可以一讀,讀完之后感觸還是挺深的。
?? 人啊,一輩子就想找個能說的上話的人。 老楊一輩子想與老馬打交道,老段想與老楊打交道。老段對老楊說:不拿你當朋友的,你趕著巴結了一輩子;拿你當朋友的,你到不往心里去。經心活了一輩子,活出個朋友么?仔細想想也是我也算活了20年了,可能在一起說上話的知心好友也不過一兩個人,這種孤獨感從古至今都一直埋藏在人們深深的骨子里。正應了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的那句話“不如意事十八九,能言語者無二三”。
? ? 同樣一件事,對自己有利沒利他不管,看到對別人有利,他就覺得吃了虧。老汪他爹就是因為見不得別人好,與老廉打官司最后把家折了進去。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心理,包括我有的時候看到別人能夠做成功一件事,心里也是多少會有點嫉妒心理的。但在我心里更多的是一種崇拜,我很佩服那些做到我想做卻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人。
? ? 講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徒兒們以為遠道來了朋友,孔子高興,而老汪說高興個啥,恰恰是圣人傷了心,如果身邊有朋友,心里的話都說完了,遠道來個人,不是添堵嗎?恰恰是身邊沒朋友,才把遠道來的人當朋友呢;這個遠道來的人是不是朋友,還兩說著呢;只不過借著這話兒,拐彎罵人罷了。書中的角色幾乎后是為了找個“能說得上話”的人苦了一輩子,牛愛國走投無路時,發現這世界上那么多人,而自己能投奔的卻只有兩三個,心煩時他跨過千山萬水就為能找個“能說得上話”的朋友坐下來聊會天。
? ? 我覺得老詹是個特殊的存在,他傳了一輩子的天主教最后客死他鄉。他不孤獨不迷茫,他一輩子也只發展了八個信徒,與在新鄉的天主教不和,教堂被政府霸占,他被趕到一座破舊的和尚寺廟中,可他有著自己的信仰,他從不孤獨。不管是楊百順的改名走出延津,還是最后牛愛國的回延津,他們仿佛一直在找尋自我的路上苦了一輩子。
? ? 在本書中幾乎看不到成語,一個事情三言兩語就敘述完了,表面上大家干著不同的職業賣豆腐的,剃頭的,殺豬的,販驢的,染布的,開飯鋪的......可是事情總是一個連著一個,就是這樣一件件的小事最后導致大家都緊密聯系了起來。也是因為這些小事,大家在掰扯講理的時候越講越亂,最后的結果也就那么不盡人意。有些人說得著,有些人說不得著;有些人現在說不得著,將來或許能說得著;有些人現在說得著,將來未必能說得著;有些人這一輩子也說不得著。找一個能說得著的人過一輩子是福分,不管是愛人、朋友還是親人。在書中有很多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反目成仇的知心朋友,在現實中仍是如此。能夠說的上話的不一定是朋友,是朋友也不一定能說的上話。生活就像迷宮你選擇往左還是往右走,經過雖然不同,但都是為了找尋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