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To:高雪
今天從車站回來的路上,坐在公交車上,心里就在打腹稿。
這是為你實現的一個愿望:有一天我的朋友圈里有一篇專門為你寫的文章。
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前些天和我大姑聊天,聊起小侄女的同學,說著說著就聊起了你。她的同桌在快高考的時候還總是把手機拿給她玩。當時我聽了,對我大姑說:“這能叫什么好同學,我有個同學她對我特別好,我決定考研之后,把她對象沒做的英語題找出來給我,幫我分析大體的復習計劃,有一天我們談起我的復習進度,她問我英語復習情況,我說還沒有開始做真題,她就表情嚴厲的‘批評’我,督促我……”
對我來說這就是頂好的友誼,一個關心你的成長,希望你變得更好人才是真正對你好的人。
高雪同學,下面的文字送給你~
大二的感恩節,我一個人來到教室里參加活動,那時候感覺身邊沒有一個親近能說話的朋友。我本就在人際交往中不是很主動,那時剛好又碰上人際關系問題。
獨自找了一個角落坐下,看著同學們進進出出,各自找到自己的小群體,說說笑笑,我拿出手機胡亂的翻動,心里卻如坐針氈。我在人群中“無所適從”的孤獨感把我包圍。那時候還小,不如現在心靈堅強,眼淚在眼圈里打轉,還在心里告訴自己不能哭。
你來到教室,然后不知道怎么注意到我,找到我。將我帶到你們“小群體”的座位,關心的話自然是說了,可惜我忘記了。
大二籃球課,我還是一個人。我似乎沒有主動融入人群的習慣。雖然和肖肖政府一個宿舍,但是她倆玩的比較好。我沒有主動融入她們的談話的。
好像第一節籃球課我去晚了還是請假了?當時只記得我去上課的時候不知道站在哪里。看到大家各就其位在做準備活動,心里只覺得很尷尬。
后來在上課的時候,你又出現,主動拉著我站在你的旁邊。也許你不會知道,對我來說,每一次被你雖然有些強制性的拉入人群會有些不適應,但我心里都覺得很溫暖。
以后的籃球課我很喜歡,因為有你在,我知道即使別人都有玩的,我也不會孤孤單單一個人尷尬地站在某處看著別人玩耍。
大三要分宿舍的時候,其實那時候我心里挺害怕的。因為我從來不屬于任何一個“群體”,不知道分宿舍的時候,我該去哪里。當時我記得你提出要我和你們在一起。“小小的歸屬感”讓我后來在做決定的時候多了很多很多的勇氣。
那天搬完宿舍,我就要回家,你送我到學校門口的車站。太陽很熱,心里也很熱。
開學以后,一起上課,幫我占座,一起吃飯。不會讓我落單。在別人都有伙伴的時候,我也擁有了一個可愛善良的小伙伴。不知你是否懂得這對我多重要?
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喜歡“孤獨”的。我尤其這樣。有些人說很羨慕我現在自由自在,一個人的生活。可是真不是誰都能過得了一個人生活。
孤獨的起初是對群體生活的對抗,也是對群體生活的一種渴望。只是久而久之走不出自己心里的某些壁壘,不得不找一些方式安慰自己的心靈,比如讀書,比如寫作。時間久了,當這所有的一切成為生活的習慣,和人群有了一個適當的距離,便從最初痛苦的“孤獨”,蛻變成主動享受的“孤獨”。
高雪同學是那個拉著我走入人群,又不會只顧著在人群里玩耍將我忘記的人。怎么說呢?你給了我在人群里所需要的一份歸屬感和安全感。
我一直都覺得在大學我是“孤鸞”,總是要一個人的。但大學四年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差。我并不是完全不參加集體活動,和你關系好了之后,我也嘗試著突破自己這種“人群恐懼癥”。如果在這一方面我有一點點進步的話,要歸功于高雪同學。這四年里,總是在我一個人游離在“集體”邊緣的時候拉我一把。
為什么要說你是在大學里“守護我心靈的人”呢?其實,我并沒有我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堅強,那么不在乎……而你是那個在我最孤獨、最感到無助的時候給我幫助,讓我心靈倍感溫暖的那個姑娘。
雖然咱倆偶爾也會有點小摩擦,但我不記得有過什么不愉快。
當然還有一些故事,我就不寫嘍。相識四年,親密相處兩年,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畢業啦,不愿青春不老,友誼長青。就如你所說,珍惜當下的時光。不奢望我是一個獨特的朋友,只希望,有一天你有了心事,難過了,一轉身我就在你身后也能給你一些溫暖和力量。正如這些年你帶給我的。哈哈~~
(寫的不好,請笑納(??ω?)?嘿)